同一公司同期利润差百亿?新旧会计准则切换,保险公司摸索前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复杂的切换准备也令各机构“头疼不已”。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保险公司的会计报表因标准不同,类目复杂隐秘,一直以来都难以被外界全面解读。而新旧会计准则的切换,也让保险公司处于摸索前行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旧会计准则中,保险公司的业绩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如在新会计准则下,人保寿险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5.82亿元,但在以旧准则编制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净利润为24.63亿元。

此外,交银人寿新准则下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三季度净赚11.11亿元,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披露的该公司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净亏损达10.87亿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7年5月和2020年6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的修订》(统称IFRS17)。随后,中国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

根据规定,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保险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其他执行国内企业会计准则的保险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

新会计准则重塑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逻辑,在利润与营收等方面的革新也将深刻影响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复杂的切换准备也令各机构“头疼不已”。

波动的净利润

在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持有至到期投资(HTM);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LR)。

在新准则中,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也称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也称交易性金融资产)。

今年三季度,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8.29%,这其中既有权益市场改善的原因,也有新准则的助力。

在保险新会计准则下,部分金融资产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调整为FVTPL,放大了净利润的波动。今年三季度资本市场表现亮眼,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更直观地反映在利润表现上。

与此同时,今年险资重现举牌热,在一定程度上是新会计准则下的选择。

由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波动性增加,保险公司不会大幅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而是可能增配高股息、高分红的股票,并将之放入FVOCI账户,进行非交易性质的长期配置,以减少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郭振华向界面新闻表示,从正面看新准则对于利润表的影响,合同服务边际吸收期末死亡率、发病率等带来的履约现金流量变动,通过OCI选择权将利率变动带来的保险负债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均可以减少利润波动。不过从负面看,FVTPL资产增加会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大,进而使利润波动加大。

中型保险公司战略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新准则会让保险公司更加在意承保利润的管控。“在进行保单分组时,如果同一类业务中亏损和盈利的部分差异较大,是需要将亏损业务单独分组的,这样就无法用盈利的业务去补贴亏损的业务。由此会导致当期利润减少、准备金计提变多,承保利润也更为客观地呈现出来。”

此外,新准则还对保险服务业绩和投资业绩进行了更加清晰的区分,使得利润来源更加一目了然。对旧准则下“保险准备金”这个“暗箱”,新准则要求予以更多的信息披露,比如对亏损合同以及亏损数额变化要单独披露,大大提升了保险公司财报信息能见度。

保费“瘦身”

相较旧准则,新准则在保费确认上有了较大改变。

新准则实施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于服务提供时间确认保费,此时保费收入相当于旧准则下的已赚保费,由于已赚保费与保费规模增速及保费收取节奏有关,不同保司在规模增速和收取节奏上的差异,使得新旧准则对其影响较大。保险服务收入、保险服务费用均不包含任何投资成分,这会使寿险公司的保险服务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支出都大幅下降。

从财险行业来看,保险服务收入一定程度上与再保前已赚保费大致类似。寿险公司则营收“缩水”明显。

根据2023年上市寿险公司数据,保险服务收入降幅在60%-80%,财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基本维持不变。

受此影响,中国保险公司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共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人保集团、中国太保、泰康集团和友邦保险6家中国保险公司,中国太平和新华保险未能上榜。上榜的中国险企的排名较上一年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在2020年答记者问时指出,新准则下寿险公司的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并非我国特有,根据同行测算,欧洲等保险公司执行国际保险合同准则同样会出现收入规模的大幅下降。

该负责人表示,新准则对保险公司收入确认原则的调整,合理挤出了保费收入中含有的较大“水分”,将有效抑制保险公司盲目扩大收入规模的短期冲动,有助于保险公司重新聚焦可带来长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险产品,更加谨慎地研发具有合理利润率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体现“保险姓保”的保险本源。

某大型险企投资管理部人士向界面新闻分析,新准则下保费收入计量规则的变化,导致保司在经营决策上的变化。在险种的选取上,可能更多公司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计量规则的险类,例如分红险。

另外,新准则下净资产和净利润间的关系也变得模糊。

根据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有14家人身险公司净资产较2023年末减少。新华保险今年以来其净资产缩水了156.08亿元,但净利润背道而行,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116.7%。此外,实施新准则的农银人寿净资产相比于2023年末也下滑56.45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长。

郭振华表示,新准则下传统险负债计量用折现率按当前市场利率而非750日国债到期收益率均线确定,导致负债波动幅度加大。在资产端,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增加,也会加大资产波动幅度。资产波动和负债波动合并后,放大了净资产的波动。

“从实际数据看,资产波动和负债波动都会大量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科目里,因利率下行带来的其他综合收益下行进而导致净资产下降的幅度很大,可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郭振华指出。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实施新准则后,上市险企核心财务及分红指标呈现三个“更不确定”:一是净利润增长的不确定性提升,投资服务业绩驱动的短期利润增长与未来利润增长承压产生背离;二是净资产增长的不确定性提升,净利润高增长和净资产低增长产生背离;三是股东分红率的不确定性提升,新资本监管规则下偿付能力承压,或影响股东回报稳定性。

切换准则的迷思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保险公司真实的经营数据更清晰地展现,也将资产负债的匹配提升到新高度。

前述战略部人士认为,新保险准则在提升行业可比性、数据质量、规范利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变化不仅增强了行业的透明度,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加清晰的业务指导。

然而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不少保险公司仍处于“一头雾水”之中。

某中小型险企总精算师表示,新会计准则中引入诸多新概念,虽然财务报表形式简化但解读难度上升,数据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升。另外,在报表中涉及了承保、理赔、再保、精算、财务等多个环节,这对跨部门协作要求很高。

“从部分公司新会计准则系统的招标中也能看出,整体实施起来费用很高,财险公司相对简单,价格在600万或以上,寿险公司则非常昂贵。”该精算师补充道。

郭振华表示,资产负债匹配在新准则下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在利率下行时,资产端如何与调整较慢的负债端匹配成为关键问题。在打开保险准备金黑箱后,负债余额调节表成为财报中最复杂的部分,解读这些数据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新系统计算量大、投资大、需要的协作多,总公司实施 I17 后,分公司可能无法及时跟进做出相应报表,后续可能还需要规划二期工程等事宜。

不过对于实际的参与者而言,新会计准则实施也会为员工带来全新视角。有参与会计准则切换的员工表示,在项目展开的过程中,可以对公司的数据一致性、颗粒度、业务场景进行重新梳理,就像给公司做体检一样。参与者也能从更高的角度观察公司的经营逻辑,获得跨部门的技能提升。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