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诗意舞蹈再现盛唐辉煌
2024年11月23日晚,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唐代主题文物特展原创舞剧《骏·长安》演出于博物馆剧场内成功举办。演出以新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通过中国汉唐古典舞与现代舞元素的结合,用一部剧的时间,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长安之旅”。
当晚,剧场内座无虚席。许多观众在开场前就早早在排队等候。巴黎市副市长Arnaud NGATCHA先生、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王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秘书长Constantin KONTOGIANIS先生、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前主席Éric ALAUZET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Hans D’ORVILLE先生、巴黎市立舞蹈音乐学院院长David OBRINGER先生、法国吉美博物馆唐代文物特展策展人曹慧中女士、以及斯里兰卡、肯尼亚、马来西亚等多国外交官员也受邀出席。
舞剧《骏·长安》作为唐代主题文物特展开幕配套活动之一,由法国吉美博物馆委约巴黎中国舞舞蹈团艺术总监王文虎特别编创,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此次演出也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非遗日特别庆祝活动。
演出以法国吉美博物馆唐代主题文物特展,以及中法两国的博物馆馆藏唐代珍品为灵感。特别是借助昭陵六骏的形象,通过一幅幅舞蹈韵律组成的画面,用舞蹈的语言重塑历史:丝路的往来、中国茶艺在唐朝的起源,以及诗词的豪放浪漫、长安的市井生气与宫廷繁华......
演出共分为六骏、丝路、围炉、举杯、如梦、长安长安六个篇章,全剧以中国古典舞汉唐舞为内核,又注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通过舞蹈重新诠释千年前大唐风韵。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段对唐朝文化艺术的深入探索。
《骏·长安》更凝聚了王文虎及巴黎中国舞舞蹈团创作团队无数心血与努力的结晶。为了完美的诠释心目中的大唐风华,创作团队深入研究了唐代的历史、艺术、音乐、舞蹈等相关资料。从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到茶酒文化的优雅韵味,再到唐诗的哲思意境,每一个篇章都以唐代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舞与中国古典舞的美学语言。其中,昭陵六骏作为唐代艺术与精神的象征,成为了舞剧的核心灵感来源。这六匹骏马不仅展现了唐朝开疆拓土的雄浑气魄,更象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辉煌成就。
“六骏所代表的不只是力量与荣光,更是文化融合的缩影,”王文虎说道,“这与中法文化交流的主题不谋而合,我们希望通过它讲述一个跨越时空、超越语言的故事。”
舞剧中的音乐更是邀请了多位中法艺术家共同创作,为此法国独立音乐人Fabien ANSELME专门创作了名为《长安》的音乐专辑。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动作,此次演出力求让观众感受到唐代的古典韵味,又能体会到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此外,为了更好地表现舞蹈语言的多样性,演员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多种风格舞蹈,从汉唐古典舞到现代舞,从敦煌飞天的柔美到丝路舞蹈的奔放,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雕细琢。
经过近一年的创作与排练,《骏·长安》终于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剧场的舞台上绽放。从灯光、服装到舞台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团队的精心打磨。六个篇章层层递进,丝绸之路的多元交融、茶酒文化的诗意流转、唐诗书法的思想深度……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为观众构建了一幅流动的唐代画卷。
从南法图卢兹专程赶来观看演出的法国舞蹈演员在演出后感慨道:“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唐代文化的壮丽与深邃,也让我对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是舞蹈的编排、音乐的融合,还是服装的精致,都让我震撼。这部剧完全应该在全法甚至全欧洲巡回演出!”
还有一家从德国特意赶来的三口之家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整场演出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旅程,既有传统的底蕴,又有现代表达,丰富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让我们对中国文化与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骏·长安》的旅程并未结束,”王文虎总结道,“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透过舞蹈的形式,与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指导,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