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世界的熵,根本无从轻盈 | 一周新书推荐

一周关键词:次要人物、波兰诗人、《性别打结》、大众与哲学、医疗人类学、人工智能、漫画、动物保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次要人物》

黎幺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单读 2024-9

本书是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说集,也是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与我们习惯认为的闲散日常不同,黎幺将日常反射在“命运”“家庭”“神圣”“戏剧性”“次要人物”几个关键词中,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文学经典边对照边书写,带来一种游戏般的阅读体验。组成日常的次要人物是但丁的妻子,或是莎士比亚剧中的福斯塔夫,他们毫无个性,如同一大滩黏糊软塌的淤泥,却组成了大部分历史,如同书中所写:“我们就是世界的熵,我们根本无从轻盈。”除此之外,父亲的过去、女儿对抗大人的童年,抑或是祭司的漫长生涯,这些个体的现身与诉说也打破了家庭内部的沉默,彰显出日常本身的奇迹。

黎幺,小说写作者、文本实践者。现居南方。著有长篇小说《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出版短篇小说集《纸上行舟》,另有译作《东西谣曲:吉卜林诗选》。

《真实生活》

[波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著 李以亮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野spring 2024-10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是波兰诗人、小说家、散文作家,1945年生于波兰利沃夫。雅尔塔会议后,利沃夫被割让给前苏联,刚满四个月的扎加耶夫斯基随全家迁居西里西亚省的格里威策。这位诗人的流亡身份既是一个诅咒,也是一个馈赠,这让他的内心长出诗性的精神,也给予了他更具包容性、更广阔的人文关怀。

《真实生活》是扎加耶夫斯基于2019年在波兰出版的单行本诗集,共收录54篇诗作。在这些诗作中,诗人选择置身于或远或近的历史之中,将个人化的历史想象注入抒情的时刻,并以此来理解现实。他还挑选了意味深长的日常事物,比如老照片、无花果、向日葵和收音机,在与沉默事物的亲密对话中,试图赞美这个遭到损毁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曾评价道:“扎加耶夫斯基的诗静悄悄地进入你,占有你……些诗句中总有音乐,或是音乐的回声。”

《性别打结》

[美] 艾伦·约翰逊 著 杨晓琼 译
中信出版社 2024-10 

何为“性别打结”?无论是男人、女人或性少数群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名为父权制的房子里,被千千万万互相缠绕、打结的性别丝线缠绕和束缚着,也因此看不清自己的处境,也不知要从何处解套。正是由于哀叹于这一境况,美国社会学家、非虚构作家艾伦·约翰逊写下了《性别打结》,这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社会学著作,影响延续至今。

本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约翰逊是一名白人异性恋男性,作为一位“父权制中的既得利益者”,他试图从男性视角解构父权制。他看到,男性群体虽然意识到了父权制的存在,却会担忧于女性将父权制归咎于男性个体,从而感到愤怒或无能为力。在书中,约翰逊并未责怪男性本身,而是将矛头指向结构性的根源,希望突破男女对立,从零开始一一解开这些恼人的绳结。作者也论述了普通人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削弱父权制,直接受益于社会建制的男性又应该如何勇敢发声、消除性别对立的戾气。

《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德]彼德·斯洛特戴克 著 常晅 译
南京大学出版·守望者 2024-10

大众主体的形成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大众进入历史舞台,曾经被视为差异巨大、难以统一的人群,逐渐凝聚成具有一定共性的大众。这一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大众开始拥有优先权、意志、知识和灵魂等等这些以往只有个体拥有的特质;在艺术等领域,大众的审美观念开始取代精英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方向;形而上的知识体系也不再被一部分人垄断,而是逐渐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这既使知识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也指向了文艺作品缺乏深度、信息过载、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

在本书中,当代欧陆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彼德・斯洛特戴克聚焦于哲学意义上的“大众”,深入分析了大众作为文化主体和精神主体进入历史后,在现代社会所起的种种作用。当今社会,文化斗争无处不在,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并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修复世界:保罗·法默博士与下一代医生的对话》

[美]保罗·法默 著 张晶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9

有人曾说,如果有纯粹的利他主义者,那可能就是保罗·法默的样子。保罗·法默是哈佛大学医学和人类学的双料博士,曾任哈佛医学院全球健康和社会医学系主任,但即使集所有光环于一身,他仍选择扎根于社会的最底层。自从1983年到海地开诊,法默就立志为生活在赤贫中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他创办的公益组织“健康伙伴”活跃在海地、卢旺达、秘鲁等国家和地区,坚持长期陪伴前来问诊的人群。

法默曾写过许多学术著作,但本书收录的是法默在哈佛医学院、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高校及医学院毕业典礼及其他公开场合的演讲稿,这些演讲涵盖了一系列主题,比如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提供医疗服务的挑战、年轻医学生的未来、医疗公平,以及医生的勇气与同理心等。在这个日渐趋于分裂的世界,我们无需成为另一个保罗·法默,但我们需要法默珍视的社会团结、关怀与正义,学会如何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地实践“修复世界”。

《神工智能: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美] 阿德里安娜·梅厄 著 吴丽萍 译
九州出版社·后浪 2024-11

如今不少人会承认,人工智能是由人类创造、却无法被人类控制的“怪物”,这在19世纪的著名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得到过预示。然而,早在更远的古代世界,种种神奇的人工造物与技术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有神话里的,也有现实中的。在本书中,古代科学史学家阿德里安娜·梅厄带我们走进这个世界,聚焦于“生命技艺”这一概念,并沿着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国的庞大神话网络及其支流,收集来许多精彩的故事。其中,人造生命、自动机器、模拟生命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概念屡屡出现,令读者由衷感叹:原来,早在数千年前,人造生命带来的希望与恐惧就已然纠缠在了一起。

本书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古老神话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以及潜在的现实影响提供启示。比如,宙斯曾经命令火神赫菲斯托斯制造了潘多拉,潘多拉的任务是打开装满灾厄的罐子,让人类陷入永久的折磨,而普罗米修斯警告人类,潘多拉的盒子永远不应被打开。今天,科学家们也问出了相似的问题:人工智能脱离人类控制的后果是什么?要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我们或许能对这些问题拥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判断。

《春晖》

阮筠庭 著
新星出版社·漫编室 2024-11

如果你小时候也是《漫友》《文艺风向》的读者,想必不会对阮筠庭的名字陌生。阮筠庭于1996年出道,在漫画家和插画家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阮筠庭的画风细腻温柔,技巧高超,然而在某次得到业界名编辑赞美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不再需要证明自己,那我非说不可的故事是什么呢?

这就是《春晖》的灵感来源,这是一部十三年磨一剑的半自传作品,2012年连载于《文艺风向》杂志。“春晖”是一位在美院留校任教的年轻女老师,她有点羞赧又永葆纯真,在现实中保持着深刻的自我求索,随着时间推移,她开始不断反思:什么是完美?应试教育下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此狭窄,那么教师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在这部作品中,阮筠庭放下了过往闻名漫画圈的唯美技巧,带来了简洁凝练的画风,也透过美院教室的一隅,对中国当下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揭露。

《亲爱的野兽:在灭绝时代为生命而战》

[美]米歇尔·奈豪斯 著 刘炎林 林纾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10

在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感到绝望。虽然前人也有过类似的绝望经历,但他们以积极的方式改变了世界,他们就是第一批现代保护主义者。本书以物种保护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和事件串起一段全球保护史,书中包含“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林学家吉福德·平肖、鸟类保护先驱罗莎莉·埃奇、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等知名环保人士。

从物种的命名到《寂静的春天》等自然随笔的出版,从拯救美洲野牛到抵制鸟羽饰品,生物学家、科学记者米歇尔·奈豪斯以充满激情和智慧的笔调追溯了这段历史,并记录了奥杜邦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重要环保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人类与动植物彼此影响,共同塑造着大自然。如今,全球保护主义者正在为所有物种的未来而战,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