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编者按:2003年至2020年,世界银行连续17年对全球190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中国的排名从《营商环境报告2018》的全球第78位提升到《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第31位。
2023年5月,世界银行推出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Ready)——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此次评测上海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行评估的专家调查的唯一样本城市。评估维度从办事便利度拓展到监管框架完备度、公共服务可及性、企业办事便利度三个维度,还包含数字技术运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三个主题;评估对象拓展到大中小各类内外资企业(不包括国有企业);数据采集更加多元化,还首次引入企业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6个片区)。
近年来,上海以对标国际营商环境一流实践为牵引,推出综合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出台一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到今年已经是第七版,从1.0到7.0,累计推出了逾千项改革举措,涵盖了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多个方面。
为对标最新版世行B-Ready评价体系、主动回应企业关切和便利获取相关政策,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界面新闻,耗时2个多月,先后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多位专家学者,推出“大咖聊营商”专题。专题涉及公用基础设施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劳工、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解决商业纠纷等多个方面,专家学者们一起探讨,一起谋划,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谏言献策,也为持续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力出彩。
在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项目B-Ready中,“公用服务连接”指标新增了互联网获得的相关情况。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廖运发看来,我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领先全球,而上海又是其中的“优等生”,优势明显。
在通信领域,上海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将如何提高?对此,廖运发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最新的B-READY体系新增了互联网获得指标的评估,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廖运发:把互联网接入纳入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现在企业经营都离不开互联网服务的支持,互联网接入是企业营商环境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
我国在互联网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近几年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球前列,无论是5G及光纤接入还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都非常领先。
我国已建设有350万个5G基站,在全球已经占60%以上,另外现在基本上家庭宽带接入至少100兆以上。上海在全国又占有优势,上海5G基站数量达9.2万个。上海现在不单是要建双千兆,2023年10月份上海又提出了双万兆目标。
界面新闻: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规范和监管。我国特别是上海市在通信方面出台了哪些监管法规?
廖运发:在通信领域,我国的监管法规是比较完善的。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于资费、服务质量、隐私保护、行业公平等方面开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监管。
《电信条例》的第三条内容明确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为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全国电信业,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针对价格监管,《电信条例》对电信资费的监管以及资费制定标准进行了规定,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能,保证了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行业的公平竞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
针对服务质量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信服务规范》对互联网监管机构制定服务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服务标准的执行对电信服务质量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以确保服务质量和可靠性。
界面新闻:在联合规划和建设方面,有哪些法律规定以及落地的举措?
廖运发:电信领域对联合建设、共建共享有明确要求,国家《电信条例》对电信建设要纳入城乡总体建设规划中,2022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上海市对于联合挖掘出台了多个规定,促进地下管线“一次挖掘”、协调施工。
为了减少路面反复开挖、严禁分散无序施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对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联合挖掘共享建设计划进行了规定。
同时,在管线、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了基础电信企业平等获得国有基础设施用以建设工作。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对部分建设完成后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基础电信企业有义务进行共享,或者建立共享的伙伴关系。
界面新闻:完成服务接入的“最后一公里”时,通信有哪些对应的责任制度?
廖运发:在物理层的安全上,《电信条例》对终端、路由设备的行政入网证管理,确保符合设备标准要求,《电信条例》还明确了电信安全使用要求。《电信服务规范》确保接入质量与安全要求。
在网络层的安全上,为了确保企业及个人用户的数据安全,通信行业的企业都必须遵守法规,扛起保护网络安全的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了违反个人数据保护行为的赔偿责任和合法权利,同时要求对数据泄露事件进行报告,并且用户具有对违反个人数据保护行为的数据处理者寻求赔偿的合法权利。
界面新闻:通信服务接入后,如何保障稳定性及持续供应?
廖运发:通信领域非常重视电信及互联网服务的稳定性及连续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发生互联网服务中断、电信服务障碍等情况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相应减免用户在电信服务中断期间的相关费用。因工程施工、网络建设等原因未及时告知用户,影响正常的电信服务的,应当赔偿由此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电信业务经营者会根据与客户合同中的服务保障条款,对断网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保障通信可持续性方面,关于监控互联网供应可靠性和质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基础电信企业官方网站均已公示,包括“宽带用户测速达标率”“传输时延”和“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同时我国第三方机构宽带发展联盟,每季度也在官网上发布了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公布固定宽带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的下载速率情况。
界面新闻:在信息披露方面,通信企业是怎么做的?
廖运发:通信企业强化客户服务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官网、APP、营业厅大屏等等)加强定价、服务标准及计划维修的信息公开工作。
费用方面,用户获取互联网服务的网费在与基础电信企业签订的服务协议中会约定,一般在协议期内不会发生变动。但如果协议期内价格发生变动,会提前一个计费周期由基础电信企业客户经理通知或经由官方网站公告。
服务标准方面,用户可以在基础电信企业的官方网站营商环境专区查询互联网连接的网络报装要求。
计划维修方面,基础电信企业的官网营商环境专区设有通知专栏发布“网络升级公告”或“计划中断公告”等通知,或者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点对点通知受影响的用户,切实提高客户服务的透明度。
界面新闻:公共服务的好坏最终是由使用者评价的,能否介绍一下通信领域开展满意度调查的情况?
廖运发:2023年,上海市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制定了一份匿名问卷,根据性别对客户进行了调查,以便女性企业家衡量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相关调查结果在线进行了公开。另外,基础电信企业也会每年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发布在营商环境专区。
除了满意度相关的数据公开,基础电信企业在官网设置的营商环境专区中公布了监控互联网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的指标,包括了宽带用户测速达标率、平均故障恢复时间等,用户能够自行查阅。
另外,基础电信企业以及铁塔公司,每年会发布各自的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当年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就在今年,各家已经发布了2023年的报告。
信息通信行业是具有较好的服务透明度的,不论是价格的变动或是网络停机,均会在各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官网营商环境专栏中进行提前进行告知。
界面新闻: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您有何建议?
廖运发:一方面,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强改善,5G可能存在一些盲点,要加密建设。工信部等部门这两年提出了“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就是在一些重点场所、关键场所进一步补充信号覆盖,提升用户对网络信号的体验。同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也在排除互联网接入的障碍,开展一些整治工作。
今年也是大模型的应用元年,对大模型的算力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所以今年也在加快规划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这一块的工作,比如算力浦江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算力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我相信这些可能会逐步改善算力基础设施,服务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发展。
另外一个就是要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国内比较先进的通信基础设施,对国内进行诈骗的现象需要警惕。特别是一些初来乍到的企业,可能不了解这种骗局,更要提高警惕。
在数据赋能这一块,我国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市数据条例》,推动数据流通、数据交易,为产业发展及数字化转型起到非常好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的潜力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数据跨境流通的便利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