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全会指出,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做强产业园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化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健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手抓“土壤”,一手抓“成长”,企业与成都一路同行的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演。成都,也正在汇聚各方动能向新而行,谱写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与企同行,跃动“成”长之力
“我希望成都能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作为“特邀代表”参会的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2007年,京东方正式落户成都,彼时的京东方正在经历“液晶周期”。
据京东方2005年的年报显示,该公司从2亿元的净利润变为亏损15.87亿元。而在2006年,整个行业都陷入巨额亏损,京东方的亏损扩大至17.7亿元。
最终,通过股份增发,在解禁期通过二级市场退出的模式,京东方成功与成都牵手。之后,成都与京东方这次的投资模式被拓展到合肥,合肥市政府以同样的方式投资京东方,后投资蔚来新能源汽车,一时间“合肥模式”成为坊间热议,这背后亦有成都的身影。

从第一条液晶显示生产线投产,到建设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总投资630亿元的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十七年来,京东方数次增资,成都与京东方,塑造了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的典型案例。随着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等项目在成都、成渝地区的建成投产,将助力成都打造更高能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巨头的持续增资,是对成都优良营商环境的肯定与赞许。
无独有偶,今年10月28日,英特尔公司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将扩容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封装测试基地,并增加3亿美元的注册资本。
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基地自2003年启动,目前,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已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英特尔全球半数以上的移动处理器和半成品晶片,产自英特尔成都。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表示,作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成都具有一流的营商环境。英特尔在成都深耕二十余载,深入地参与了当地生态系统和社区建设,期待成都基地的扩容成为英特尔与业界深化合作的崭新的里程碑。
从一条生产线到一个“朋友圈”,在英特尔、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带领下,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已聚集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几百家产业链上下游厂商,作为成都8大产业生态圈之首,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3条重点产业链,产业总规模超1.2万亿,成为成都首个突破万亿规模的产业,聚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数据显示,2007年,成都新注册登记的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共24888户,到2023年,成都新登记经营主体已达到60.18万户,经营主体总量已超过380万户,开放发展的成都,共引进了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平均每天有2家外资企业来蓉投资。
那些在城市发展中的活跃身影,正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成都式幸福,不止生活
已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的幸福指数,有口皆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指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一座最具活力与幸福感的城市背后,一定站着千千万万幸福的城市个体,不仅是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更有落地在此的企业。作为城市幸福感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企业有着最深切最直观的感受和体会。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吸引了全球目光,作为首次亮相这场国际盛会的四川航空航天·青羊航空新城展厅,共组织近50家企业、60个产品参展。而珠海航展青羊展区的焦点展品,是由四川巽飞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历经3年攻关研制的“文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该款产品不仅具备垂直起降、滑跑起降、短距起降等多种起降模式,还拥有前掠翼+鸭翼的高升阻比气动外形和动力系统一体化设计,更具备行业先进的DEP动力系统和螺旋桨设计,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鲜为人知的是,“文鳐”差点错过这场全球首秀。在最初,巽飞航空公司对于如何申请参展、怎样报备有些不知所措,且新款飞机研发调试工作非常繁忙,以至于错过了珠海航展报名时间。
9月10日,青羊航空新城管委会率队前往该公司“解难题”,了解具体情况后,由管委会出面与珠海航展主办方争取参展。
9月12日,珠海航展主办方来电,同意巽飞航空公司参加航展的申请。在新方案里,展馆的中心位置将预留一个直径1.4米的展台,专门用于展示巽飞航空公司的新款无人飞行器。
在青羊航空新城2024年航空产业项目合作集中签约仪式上,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巽飞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共建低空经济全面战略合作”、四川巽飞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成都兴纤合科技有限公司就“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复合材料合作”进行合作签约。
从失之交臂到合作共赢,四川巽飞航空以珠海航展为契机,正探索并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服务优化及市场拓展,促进业务增长。
据统计,自“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各层级走访企业近3万家,收集问题诉求1.5万个、办结1.3万个,其余问题正抓紧办理。
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推动下,在地企业大量难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通过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从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升企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与内生动力。
从办公室到车间厂房,与企业面对面的对谈,比电话、微信更直接、更亲切。这种牢不可破、随时维系的关系,是成都特有的幸福感、人情味、烟火气。
在过去5年中,成都企业获得近1400笔融资,迁入3.2万家企业,仅2023年,成都就迁入超过8000家企业,数字智能、前沿生物以及装备制造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及注册企业总数量均呈稳步增长趋势,对于各地企业而言,在成都落地部分产能或研发中心,已是他们的共同选择。
机遇叠加下的成都引力
当下,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摆在中西部城市面前,成都,也将打开未来发展的广袤新空间。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文件,明确提出了引导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内陆延伸的目标。
紧接着,国庆期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表明了产业转移的决心和方向。
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在中西部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中西部延伸,例如物流、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
机遇之下,成都从何处发力?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2023年,17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1/4。当前,我国已有超78000个产业园区,预计到2025年,园区总供应量将突破62亿平方米。

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要求进一步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并决定在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目前,成都正加强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发挥“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聚效应,持续推动在蓉行业领军企业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引领带动本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借势起飞、加速成长。

抓住龙头,更要育新枝,栽新苗,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布局方面,成都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战略性产业,强化政策资源前瞻配置,构建新兴产业梯次发展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集群。
天府之国,正起笔发展新篇。以助企纾困提信心、以战略机遇为跳板,以产业园区为摇篮。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集群的蓬勃生长,成都仍然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在更加广阔的新空间里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成都正在积蓄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