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思创IPO: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不是“拼积木”,GWh级储能电站要同时管理上百万颗电芯

近日,“国九条”发布以来首家过会的新能源企业诞生。10月17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IPO申请获得了上市委审议通过。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近日,“国九条”发布以来首家过会的新能源企业诞生。10月17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IPO申请获得了上市委审议通过。

如果成功登陆科创板,海博思创也将成为A股市场的“储能系统第一股”。

据了解,海博思创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是一位资深的电网老兵。在2011年成立海博思创之前,张剑辉先后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担任资深电路设计工程师、资深电路设计经理,以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担任智能电网集团首席技术官。

海博思创的核心技术,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一度被视为“拼积木”,也被误解是储能产业链中技术壁垒不高的环节。

事实上,电化学储能,是一项技术壁垒极高的系统工程。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是将多种储能技术进行整合与协调,形成一个适应特定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能量密度、系统效率、充放电能力、电池系统寿命和稳定性等。

单就电池管理技术(BMS)来讲,管好一个发电侧GWh级的储能电站,意味着要同时管理好上百万颗电芯,保证其安全、合理的使用。而管好手机电池只需管好一颗电池,管好电动汽车的电池,只需要管理上千颗电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以上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