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超级国际大都市,公共空间如何安放城市居民的松弛感?

如何建设对标全球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滨水区,“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上海给出了这样的答卷。

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摄影: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竹节虫造型的秋千,“刺娥茧”形状的探险洞,形似百足虫的躺椅……这座以森林与昆虫为主题的公园里,成为附近社区居民亲近自然、寓教于乐的亲子成长乐园。

这座儿童友好型公园名为西岸自然艺术公园,西起老沪闵路,东至龙吴路,北临外环高速,南至华泾路,总面积约30公顷。于2024年清明节正式开园。数据显示,节假日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3万,并成为人气最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公共空间到底如何建才能安放城市居民的“松弛感”?近年来,上海在持续建设公共空间建设。在此过程中,上海面向公众需求,挖掘公共空间潜力,打造功能性绿地,使公共绿地可亲近自然,滨水步道可慢跑,沿江建筑可看展。一批有特色的公共空间成为热门打卡地。

实际上,西岸自然艺术公园的设计过程,40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

来自华泾镇小学、初中、高中的40名青少年模拟政协小委员,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参与公园的友好改建提案,积极分享了他们对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改造的调研成果与创新构想,展现了从调研、讨论到提案撰写全过程的实践经历。他们提出的游乐设施、园林景观、环保设施等建议,许多已被纳入公园实际建设中,让儿童的畅想变为现实。

不仅是设计上让公园更加儿童友好。

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的主任设计师贺文雨告诉记者,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原为外环生态防护林带,景观资源丰富,植物长势旺盛,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在改造提升前期阶段,邀请上海植物园科研团队对实施范围内生态基底进行评估,对区域内现状植被、鸟类、两栖、昆虫的种类、特征、数量进行调研、分析,确定生物保护的目标物种和优势物种,并结合群落分布情况,确定生境营造点位、营造目标等。

在项目可研阶段,设计方编制现状资源报告及生态保护方案,力求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近期,科研团队还将对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进行建成后评估。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树篱学堂变身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馆向市民开放,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0年,上海市委全会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并将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纳入人民城市建设“1+N”政策制度体系,提出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作为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破题的重大举措,着力构建“一江、一河、一带”蓝绿生态网络。

至2035年,以上海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基本建成。

据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张莹萍介绍,环城生态公园带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将“环上”公园数量提升至50座,建成约105公里外环绿道,形成连续的“环上公园群”,满足市民对“家门口的公园”的向往。目前,环上公园群已初步呈现“生态、自然、野趣、静谧”的格局。

作为上海最独特名片、最优质资源的黄浦江、苏州河,一直是上海开埠以来的城市核心和历史文脉,一直引领带动着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和滨水功能转型升级,从九十年代末开始,“一江一河”滨水区也进入了改革转型的阵痛期。

其中,黄浦江沿岸土地使用权属复杂、利用效率低,废弃厂房、工业遗存随处可见,暮气沉沉、步履沉重,临江不见江,成为灰色消极、岸线封闭的“工业锈带”,滨江宝贵资源严重浪费。苏州河沿岸历史包袱重、居住密度高,部分区段被围成私家领地,割裂断点比比皆是,公共空间极度缺乏,巨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形成长年黑臭污水带,生态基本消失、鱼虾几近绝迹,成为污染严重、空间凌乱的城市污水内河。

“一江一河”滨水区相对于纽约哈德逊河、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等世界级滨水区有着天壤之别。

如何建设对标全球一流、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滨水区,在实现“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整个上海市跨越式转型、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对长度近100公里、面积超200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核心滨水区进行贯通开发。

2002年以来,完成企业动迁近3500家,建成约1200公顷绿色生态开放空间。2017年底,黄浦江沿岸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腾让土地60余处共2300余亩。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辟通“断点”63处,新建约15公里滨河“绿道”,串连苏州河两岸约150公顷绿地和开放空间。

苏州河畔。受访者供图

空间腾退后,上海于近年进一步推动“一江一河”滨水区公共空间持续扩容。

5年间,浦东美术馆等陆续建成开放,西岸美术馆大道发展为文化艺术高地。直升机低空游览,浦江游览、苏州河游船等水陆联动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此外,上海引进培育奥运会资格赛等大型国际赛事和上海旅游节等综合性文旅节庆活动,举办特色集市、夜市,打造充满烟火气的消费新场景。

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徐汇西岸梦中心等区域水岸消费能级提升迅速。“一江一河”滨水区成为重拾历史记忆、感受城市情怀、体验文化魅力的最佳场所。

如今的“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呼之欲出,亚洲最大艺术聚集区已成规模,亦是市民citywalk和城市慢跑的热门地。

“一江一河”空间提质升级,滨水空间更加亲民。苏州河畔,普陀区邱浩庆给自己立下“日行万步”的目标。每天绕着苏州河步道走三圈,轻轻松松就达标了。“住在苏州河边上的居民都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存在感。”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