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可买6000贴假冒商标,进口水果造假形成畸形产业链

进口水果造假日趋产业链化,花10元钱,买6000贴商标,不法分子就能将国产水果“变”成进口水果,卖出高10倍的价格。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10月21日,“国产葡萄换上洋外衣价格相差10倍”话题上了热搜,水果生意中的造假情况再次受到公众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水果市场中,国产“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普遍在6元至10元一斤,而宣称为日本进口的“阳光玫瑰”葡萄,6斤装礼盒售价高达66元一斤,价格相差近10倍。只不过,这些进口葡萄的包装盒,缺少了应有的产地、包装厂名及代码等基本信息。

海关总署的公告揭开了水果产地造假的事实。2024年9月2日,海关总署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明确显示,日本目前予以准入我国水果的品类目前只有苹果和梨。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所有日本进口葡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产品。

并不是进口的水果就是好水果,只因为挂上“进口”的标签,商家能不费力气就把水果卖出更高的售价。通常来说,进口水果意味着更高的运输成本,以及保鲜技术花费和关税。较之国产水果,进口水果进入终端市场时通常售价更高。商家只要打上进口的标签,仿佛就能合理要高价。

10月21日,界面新闻记者搜索电商平台发现,仍有标注“日本香印青提”的葡萄在销售,果径26-28毫米,480克售价为630.5元。这款葡萄打着进口产品的擦边球,卖出了天价。

值得注意的是,造假的并非只有葡萄这一种水果,市场上的水果造假现象层出不穷。界面新闻通过行业内人士得知,当前水果市场上的造假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国产水果中以低价品种冒充高价品种;以及进口水果的产地和规格造假。

央视新闻曝光的日本葡萄造假属于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此外,国产水果中也出现了冒充高价产品的情况。界面新闻此前报道真假秋月梨时,从果商处了解到,消费者肉眼很难辨认价格更贵的秋月梨与普通的丰水梨。2024年,秋月梨核心产区的地头收购价大约比丰水梨贵4倍左右,据这名果商观察,不乏商家把丰水梨装进秋月梨的包装盒里销售。

当前,进口水果之间的假冒情况也较为普遍。一名从事进口生意的水果经销商告诉界面新闻,更换一个小小的标签,就能给一箱车厘子带来30元的利润。“举例来说,规格是3J的车厘子我们卖500元一箱,2J的卖450元,有些商家将3J的标签贴在2J的箱子上,每箱卖480元。”

这名经销商表示,商家的进货成本基本一致,规格造假为不法分子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也扰乱了市场。不造假的商家由于看起来售价更高,就会导致销路不好。

进口水果不仅包括规格造假,也包括产地造假。央视新闻报道中提到,有市场工作人员撕掉了橘子上原来贴着的“SWEETS”字样的蓝色标签,换上了 “2PH”“CITRUS”字样的紫色标签。这样来自南非的橘子,原产地就变成了澳洲,价格高出5-10倍。

上述贴在水果外皮或水果箱上的标签,不仅售价低廉而且很容易取得。界面新闻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进口水果标签”发现,10元就能买到6000贴商标,且样式繁多,不乏商标上明确写着“新西兰商标”“美国产品”等关键词。

电商平台中销售的进口水果标签贴纸

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公司佳沛就曾遭遇“贴牌危机”,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佳沛方面披露的资料显示,被告人戴、赵、彭(音译)三人从四川省蒲江县果农手中购买当地种植的猕猴桃,伪造佳沛注册商标的标签和包装,然后通过线上进行销售。他们以这种方式售出了65-85万颗猕猴桃,获利约320万元人民币。2024年7月22日,法院以侵犯佳沛知识产权罪,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各处以罚款人民币55万元。

水果属于鲜活农产品,消费者仅通过外观和口感很难对其进行产地、品种和规格的溯源。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以此钻空子欺骗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发现了自己购买的水果存在造假时,应该如何维权?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律师了解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消费者能够证明所购买水果属于虚假宣传的话可以要求商家退一赔三。具体来说,当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并且获得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三倍的赔偿。如果赔偿金额不足500元,则为500元。欺诈行为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购买决定。上述规定适用于所有商品和服务。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