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档案数据创新力指数报告:江苏高居榜首,长三角呈集聚式引领态势

报告收集了技术专利、企业经营、档案数据相关案例、项目、政策、标准等多源数据,全面考察了各地区在技术、业态、管理和制度方面的档案数据创新活动。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王玉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档案事业数字化转型。档案数据急剧产生、海量增长,成为档案信息资源新形态与档案管理新领域。

档案数据是指数据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及具备档案性质的数据记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激活档案数据创新潜能,充分发挥档案数据的记忆保存、文化传承、资政治史、信息服务等功能,可以助力档案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扩展档案数据赋能场景,提高档案资源服务质量,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4年8月,全国档案数据企业已超过3000家,2023年国家档案局公布的档案数据优秀案例超过100件。相关企业相继开展对档案数据识别、录入、管理、存储与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打造档案数据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新业态。

不过,已有研究中对于档案数据创新活动还缺少有效的评估工具,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评估“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科技创新”在内的9个部分,缺乏具体指标,并未聚焦档案数据。《中国地方数据发展报告(2023)-构建可持续数据发展生态》强调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基础设施与资源供给,并未针对档案事业进行说明。

基于此背景,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多模态档案保护与开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界面新闻/界面智库等四家智库单位共同研制了《中国档案数据创新力指数(ADIA)发展报告》。报告于10月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2024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上正式发布。

该报告自2023年12月启动,历时10个月完成,共有43位委员联合指导,23位课题组成员联合研究撰写。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钱明辉表示,构建档案数据创新力指数( ADIA, Archive Data Innovation Ability),旨在体现一个地区在某一阶段使档案数据相关技术、企业、管理和制度得以创新发展的能力,客观评价全国与区域档案数据创新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

钱明辉认为,衡量档案数据在技术、业态、管理和制度层面上的创新,是评估档案数据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为此,报告收集了技术专利、企业经营、档案数据相关案例、项目、政策、标准等多源数据,全面考察了各地区在技术、业态、管理和制度方面的档案数据创新活动。按照体系科学、指标可测、差异可比和动态导向的设计原则,构成了由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2项三级指标构成的ADIA指标体系。

课题组联合负责人、界面新闻副总编辑、界面智库主编崔宇表示,报告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以省份为单位对各地表现进行面上分析的基础上,也深入探究了个别特色地区和行业的档案数据创新情况。

报告显示,经济发达省份档案数据创新水平较高,个别省份创新活动特色鲜明。其中,江苏以98.12分高居榜单第一名,其管理创新效力和制度创新动力分别以89.10分和93.37分位居第一。其后,山东、 浙江和广东在档案数据建设领域展现出各自的独特优势,分别以97.67分、97.65分、97.64的微小分差分屈居第二、三、四名,其中广东省的技术创新活力得分为92.60分,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和上海分别在制度创新动力与管理效力两个维度上表现卓越,以97.51分和97.09分紧随其后,分列第五、六名。

报告还指出,不同地区和城市群的档案数据创新活动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其中,长三角地区以97.62的档案数据创新力指数领先,展现出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环渤海和泛珠三角地区紧随其后,北京、山东和广东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相比之下,泛西北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的限制,导致经济动能相对较弱,档案数字化技术的驱动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不足。

在区域表现方面,华东地区四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均居首位,在档案数据创新层面具备深厚的积累和沉淀,强劲的经济动力和充沛的投资助力其档案数据创新能力位居首位。中南地区展现出强劲的崛起势头,广东、湖北两省的ADIA指数成功跻身前十,特别是广东省在档案数据技术创新活力方面表现卓越,位居全国首位。而西北地区虽然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档案数据创新能力不足,但也意味着其在档案数据创新方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提升潜力。

课题组联合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系副系主任、副教授杨建梁表示,从四个一级指标来看,我国档案数据创新力有如下特征。

一是档案数据技术创新规模龙头效应突出。由于档案数据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较为集中的资源,因此也体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从档案数据技术创新活力得分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位居前四名,得分均在91.75分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得分87.41分,与其他省份拉开了较大差距,形成了龙头效应。

二是档案数据创新业态区域集聚悄然浮现,部分地区形成规模化档案数据企业。分析档案数据业态创新潜力的得分情况,可以发现福建、四川、安徽位居前三名,得分均在92.25分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得分90.31 分,形成了档案数据创新业态集聚区域。

三是行业间档案数据创新力管理差距明显。尽管档案数据创新管理场景整体应用广泛,价值转化程度理想,但行业间差异显著。创新案例集中于电力、航空、运输、核电等战略性行业,这些行业具有高数据依赖、强科研创新基础与高政策战略支持等特征,对档案数据创新转化利用的需求更加集中,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档案数据创新管理成果。

四是档案数据标准赋能创新力建设待加强。报告指出,地方档案数据标准数量占比少、差异大,在全国31个省市共制定与档案数据有关的标准文件59份,其中仅有江苏省、北京市、河北省三个省市达到全国平均水平(3.5份)。江苏省共制定9份档案数据标准文件,位于全国首位;北京档案数据标准数量达到8项,占当地档案标准数量的44.44%,相对较高。河北省共制定4份档案数据标准文件,占比33.3%。相比之下,其余省份的档案数据标准规模较小,海南、河南、辽宁、宁夏、青海、陕西、西藏等省份目前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省份间差异较大。

报告建议,为推动我国档案数据创新,应共享档案数据资源经验,实现区域创新协同转化。通过构建全国性的共享平台、促进区域间合作与交流、加强政策支持与安全保障,可以有效促进档案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应用,为我国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还应加快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升档案科技智力支撑。激活各行业档案数据要素潜能需要鼓励、吸纳更多具备高技术素养与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档案行业,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报告建议要完善行业领域标准规范,鼓励档案数据创新应用。为了完善档案数据领域标准规范,相关部门需要重视档案数据标准的制定并投入足够资源,加快档案数据标准的更新与完善速度,使其与档案数据化的发展速度保持同步。同时需要加大档案数据标准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使档案数据价值最大化。

 

(点击此处阅读报告全文)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