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在毛绒蛋糕玩具上挤上虚拟的奶油,或者与不会说话的玩具熊聊天……毛绒玩具品牌jELLYCAT在上海开设一间的“咖啡屋”一度成为了上海年轻人的话题中心,有人感叹这里的体验充满了疗愈与童真,也有人表示“看不懂”——但该活动目前两次开放的预约,不到一分钟名额就被抢光。
这个名为JELLYCAT CAFÉ的门店,于近期出现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商场一层。它虽叫做“咖啡屋”,实则售卖的是该品牌咖啡主题毛绒产品,包括上海城市限定的玉兰纸杯蛋糕巴塞罗熊、茶壶、茶杯、拿铁、芋泥蛋糕等5款,及其他常规产品。这些限定品的售价在359-459元不等。
jELLYCAT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该门店为上海限时体验店,主题与上海城市文化相融合。而这一门店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过家家”式的场景营造——从店员装扮、门店装潢到结账打包,都在模拟一个真实的咖啡屋。
例如毛绒玩具是咖啡屋内常见的咖啡、烘焙品,消费者购买前,它们会被放置在“烤箱”内等待候选;打包时,店员会角色扮演一样与消费者互动:“请问您的芋泥蛋糕想加几层奶油?”然后用蛋糕裱花器,为毛绒玩具添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奶油”。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认为,jELLYCAT的这次活动中店员所需做的工作与幼教无异,“每位顾客都很配合,没有任何一位会生硬地提出要求‘别表演了,快把东西给我拿来’。”
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现在网络上流传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儿童心理学。通常,这样的评价会出现在以对待儿童的方式安抚一位成年人的内容区,即讲究情绪价值的鼓励,而非绝对理性的讨论。
这一形容放在jELLYCAT上也不为过。
实际上,结合城市文化推出过家家式快闪店是jELLYCAT常见的活动形式。在上海之前,jELLYCAT已经在纽约、巴黎和伦敦先后开启过快闪活动,并为这几个城市分别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限定款。
例如纽约有华夫饼、松饼等;伦敦是炸鱼、薯条、豌豆;巴黎则有草莓挞、可露丽、马卡龙。同样地,消费者在购买时,店员也会像经营餐厅一样来上一套“过家家”互动,甚至在食物“制作”好后,还会记得“关火”。
从商品品类上说,这类毛绒玩具通过拟人化、社交传播等方式获得成年人的自我情感投射,继而成为安抚人们精神状态的角色。其受欢迎程度也不断攀高——中国玩具协会对天猫平台销售数据的追踪显示,2023年1-11月,毛绒布艺类玩具销售额TOP10的畅销产品有9位都来自迪士尼,唯一上榜的其他品牌就是jELLYCAT,且位列第3名。
“过家家”这种方式则进一步让成年人回到童年。
营销层面看,任何与童年回忆相关联的商品都会引发消费者的怀旧情感,从而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无数童年经典影视作品衍生周边的火热就是例子。而作为经典的童年场景之一,“过家家”这种形式本身就承担了这种功能。且其中商品通常以极具当地特色的、历史悠久的食物为原型,更是提醒人们想起过去。
但是,成年人究竟为什么要回到童年?
于成年人而言,“过家家”不是一种单纯的怀念,更重要的或许是它为成年人提供的“安全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退行”,是一种成年人的防御机制,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成年人暂时将自己的心理年龄倒退,回到孩童状态,以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及好奇心。“过家家”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社会化模拟的第一步,对于部分人而言,它象征一种安逸美好的生活,或者,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与感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稀有可贵的元素。
此外,对于相当一部分成年人而言,“回到童年”的作用在于弥补小时候的自己。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马斯洛的理论都显示,人成年后的行为往往与童年经历有相当的关联,童年时未能被满足的需求,会倾向于在成年后“弥补”。
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如今在社交平台也并不少见,当有人为未能在童年时获得的体验买单,便会有这样的评论出现:“人长大后的第一件事是宴请小时候的自己。”
这些提供情绪价值的营销活动带来成年人“儿童心理学式消费”的热潮。一个十分明显的表现就是,现在的六一儿童节,品牌们都更想取悦“大朋友”。
当然,这类营销活动火爆的关键也并非只是撬动情绪,商品的稀缺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譬如六一节包含玩具的套餐总是限量供应,jELLYCAT的快闪活动需要预约且名额有限。而社交网络的传播则助力了种种个人情绪的放大,尤其是在回归童真和保持童趣这样与现实世界区隔的话题之中——毕竟,体验童真快乐的号码牌在现实中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