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在上海作出裁决

近几年,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受案数量稳步增长,其中一半以上为涉外案件,而各种海事海洋争议解决更偏好临时仲裁。

受访者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界面新闻获悉,近日,为尽快解决国际航线船员管理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两家在上海市注册的企业遵照国际海事争议解决习惯,按照上海市制定实施的有关临时仲裁规定,共同约定在上海进行仲裁。

该案系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

经了解,两家企业在纠纷发生后达成仲裁协议,约定以上海为仲裁地、虹口北外滩为开庭地,自主约定了具体仲裁程序,共同选定了一名在国际航运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仲裁员。之后,一方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庭组成后,按照约定的仲裁程序,经开庭审理后作出了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局裁决。

仲裁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纠纷解决制度,也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

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3)》,上海位居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仅次于新加坡、伦敦。作为高端航运服务业的组成要素之一,海事仲裁在推动航运产业集聚,促进航运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受案数量稳步增长,其中一半以上为涉外案件,而各种海事海洋争议解决更偏好临时仲裁。

为此,2023年12月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下称《条例》),在全国率先引入了仲裁地、临时仲裁等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仲裁制度规则。《条例》提出,探索在具有涉外因素的商事、海事领域,可以约定在上海、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进行临时仲裁。

今年6月,上海市司法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临时仲裁适用范围、选定仲裁员和仲裁规则、仲裁程序推进和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同步出台涉“三特定”临时仲裁司法审查案件集中管辖规定,保障了临时仲裁的操作性和可预期性。

此次开庭地虹口外滩,已有超过4000家航运服务企业以及近40家功能性机构进驻,涵盖船公司、代理服务、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等一整条航运服务产业链,是中国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虹口加快建设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为海事商事仲裁案件提供开庭场所及配套服务。今年3月,北外滩航运争议预防与解决中心正式成立,该机构专门为航运业提供全要素商事争议解决服务。

随着临时仲裁的推进放开,在北外滩构建仲裁、调解、诉讼相互衔接的法律服务体系亦有了新的突破口。

上海已成为中国内地境内外仲裁机构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正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目前上海有本地仲裁机构3家、国际组织仲裁机构业务机构1家,另有国际商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韩国大韩商事仲裁院共4家境外仲裁机构代表处。

上海本土仲裁机构在册仲裁员3765名,其中外国籍和中国港澳台籍仲裁员870名,占比23%,来自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RCEP全部成员国以及85个“一带一路”国家,可以使用40多种语言进行仲裁。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