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这家公司建了一个垃圾银行

居民投递的可回收垃圾越多,能获得的积分就越多,手机等电子废品还能获得额外积分。居民拿这些积分能在400多家指定的商家消费,并享受折扣优惠,这些指定商家包括可口可乐、卡夫食品、全食食品等大公司。

我记得有一首摇滚歌曲里这样唱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这句歌词放在今天的大城市,就有了某种写实的意味。

有位自由摄影师叫王久良,为了弄清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花了两年的时间,围绕北京周边行程1.5万公里,走访调查了北京周边四五百座垃圾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拍了一部《垃圾围城》的纪录片。

他最后把这些垃圾场用GPS定位在地图上标出垃圾点,把一座“垃圾围城”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几年过去了,政府在垃圾治理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垃圾围城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我觉得这方面也许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在垃圾治理方面的作法,提供一些政策便利,让商业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许是垃圾治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今天富日记就介绍一下美国的垃圾回收公司“再生银行”的商业模式创新。

“再生银行”是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让居民、商家、政府都从中受益,自己也赚到了钱,是垃圾处理问题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美国,垃圾通常被掩埋起来,这样既不环保,成本又高,以费城为例,居民每年产生75万吨垃圾,政府处理垃圾的开销高达4000万美元。

2013年,“再生银行”的创始人罗恩.高南想出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来处理垃圾,他说服了费城市长同意由“再生银行”处理全市的垃圾,政府每年补助1200万美元,另外,转卖可回收垃圾的收入两者平分。

“再生银行’向参加试点项目的居民免费提供—个垃圾桶,供他们丢放可回收垃圾。

每个垃圾桶底部装有RFID标签,而回收垃圾箱的卡车尾部装有一个RFID检测装置,可以记录该户居民扔垃圾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会转换成居民的积分。

居民投递的可回收垃圾越多,能获得的积分就越多,手机等电子废品还能获得额外积分。

居民拿这些积分能在400多家指定的商家消费,并享受折扣优惠,这些指定商家包括可口可乐、卡夫食品、全食食品等大公司。

居民将垃圾投入专门的垃圾桶,每月能从”再生银行“获得积分,在指定商家消费时能获得优惠;商家借此不仅获得了更多消费者,也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政府则节省了处理垃圾的费用。

“再生银行”覆盖的范围更大,参与的企业更多,就会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一个正循环生态系统,到时候,不需要政府补贴一分一厘,它自身就能很好地运转。

政府对此大力支持,凡是参加的企业,政府会在税收、土地、资源调配等方面都会给予适当的照顾。

靠商业模式创新,“再生银行”发展迅速,已经回收了近三亿六千万吨垃圾,将业务扩展到了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新泽西等6个州多个地区,近两年还获得了4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再生银行”这类垃圾回收公司也许能有效地解决垃圾围城问题,但可能许多人会说在中国这个是政府部门的事吧,但其实借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两点:

一是即使是垃圾,经过一定的运作,也能变成非常有用的资源,我们身边有太多闲置的被当成垃圾的资源了,谁先发现它,谁就有了开启宝库的钥匙。

二是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许多时候,面对让我们束手无策的难题,也许一个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商业模式,就能妥善的解决,如何设计商业模式方面值得大家多花时间精力去学习研究。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