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技术自研到全场景覆盖,重估小米新十年

这可能是过去十余年外界从未见过的小米,甚至是中国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未拥有过的局面——底层技术的高度自研、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充分渗透、接近全场景覆盖的终端设备网络、广泛的全球市场布局。

雷军的年度演讲出现刷屏效应,这对总是以舆论战“出圈”的科技行业来说,并不常见——如此高声量的关注背后,是行业和大众同时开始重新审视这家成立14年的公司,它似乎从底层发生了变化。

与过去三年相比,2024年的小米有明显不同。

一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增长失速的手机业务基本盘,正在加速回到正轨,进一步稳固其全球前三厂商的地位。

另一方面,备受瞩目的小米汽车业务落地即高开。小米SU7上市三个多月,已交付超3万台,创下新势力车企交付速度的记录。雷军更表示,预计到11月初,就能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这也意味着,小米SU7的销量,将逼近纯电轿车中销量断层式第一的特斯拉Model 3。

如果变化突然而至,则其背后往往早已开始孕育着必然性。

2020年,雷军在小米集团成立十周年的演讲上,为小米定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三大铁律。随后的三年,尽管小米短暂陷入低谷,但集团上下的动作未曾变形。

2023年9月,雷军公布小米新十年的战略目标——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彼时小米已经进入新十年的第三年。一个月后,2023年10月,小米发布自研操作系统澎湃OS。这也成为小米宣告其硬核科技实力的标志性事件。

2024年,小米终于迎来反转时刻。这也成为一个值得外界重估小米的关键节点——它的内部到底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又能以这幅新面貌走多远?

不一样的2024

过去三年,全球手机厂商都在宏观逆境中求取生存空间。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大盘罕见恢复同比增长,出货量达到13.5亿台。在行业满心以为市场触底反弹重回上升周期时,2022年的行情给了这个行业当头一棒。

据Canalys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不足12亿台,同比下降11%。到2023年,尽管全球出货量跌幅有所收窄,但仍然同比减少4%,仅有11.4亿台。连续两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共减少了3.6亿台。

彼时,作为稳坐全球第三手机厂商位置的小米,难以规避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影响,在这两年出现上市以来罕见的销量及收入增长失速。

但进入2024年,市场局势被扭转,而小米成为其中最强的一股破局力量。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10%,但三星和苹果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小米成为前三之中,唯一大幅增长的厂商,以33%的同比增速拿下了14%市占率。

这一情形在上半年得到了延续。进入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小米则以同比大增三成的出货量再次远超大盘,成为前五厂商中涨幅最高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在竞争成熟度如此高、获取增量市场弥足艰难的智能手机行业,小米将全球市占率提升到了15%,进一步缩小了与三星和苹果之间的差距。

受核心业务重回增长的强力推动,小米在今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27%,接近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769亿元这一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小米该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64.9亿元,刷新公司公开业绩以来单季最高记录。

核心业务之外,小米今年真正的大考在于创新业务——小米汽车。对于这场“首战即决战”的关键战争,小米凭借一家硬核科技企业的应有素质,闯出了一段“神话”。

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计划,表示将成立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金。在当晚的发布会上,雷军用一场决然有力的演讲,阐明了小米造车的原由和信心,并明确表示将用三年时间造出第一台小米汽车。

随即,从行业走漏的流言蜚语从四面八方向小米袭去,都想要对其战术一探究竟。雷军多次诚恳表达不堪其扰,强调公司自身想要专注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即便如此,小米依旧被束缚在期待与质疑的双重声浪中,亟待一场铿锵有力的自证。

三年时限已至。2024年3月28日,小米正式发布首台纯电轿车小米SU7.4月3日,小米SU7正式交付。

首战告捷,小米汽车开启高开高走的一年。公开数据显示,小米SU7发布会后4分钟大定破1万,5日后锁单量达4万辆,至4月24日,其锁单量就已超过75723台。5月15日,第10000辆小米SU7交付完成,6月,小米SU7单月交付超1万辆。

这使得雷军在今年7月这场年度演讲意义非凡。

雷军花了很长时间追溯小米造车往事。除了重申彼时决定造车的大势所趋和势在必行,他将小米造车三年来经历的所有酸甜苦辣和艰难险阻娓娓道来。

但最让外界为其魄力受到震撼的是,雷军拍板在今年年初为小米SU7定下76000台的备货订单。这意味着小米SU7扣去爬坡时间要做到月均销量一万台,而此前做到这个销量成绩的纯电轿车只有特斯拉Model 3。

“我们一开始就是冲着第一去的。”雷军说。

市场给出的反馈甚至优于这家企业的预期。今年5月,小米汽车宣布调整交付目标,称工厂将开双班,保证6月单月交付1万辆以上,承诺2024年交付超10万辆,冲刺12万辆。雷军当时晒出这张海报说,“这个目标相当不容易,我们会全力以赴。”

在年度演讲尾声,雷军透露,小米SU7迄今为止已交付超3万台,预计11月初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不仅如此,在更专业的竞技方向上,小米汽车定下目标,要在十年之内成为纽博格林赛道北环赛道最快的四门电车。为此,小米正式发布“One more thing”——SU7 Ultra原型车。

“今年10月,小米会正式征战纽北。”雷军说。

至此,小米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跨界造车并且成功破局的科技公司。在这背后,是什么强大力量推动并塑造了这个拥有梦幻开局的2024?

十年反思推动三年跨越

事实上,小米在2024年的反转时刻,是因为2020年射出的那颗子弹,在此时此刻正中靶心。

2020年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都是一场挑战。这年8月,刚刚启动高端化战略的小米恰逢成立十周年,雷军在小米科技园举办了一场年度演讲。近3小时的演讲中,雷军用20个故事回顾了小米过去的热血10年,也展望了新的10年。

这当中最有分量的是,雷军提出小米要以“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并将其称之为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这些铁律既是小米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也是小米在未来发展中将始终坚持的原则。

随后,小米围绕三大铁律规划执行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夯实地基”。在过往商业史中,因为失去创新力量而掉队的昔日巨头比比皆是,因而一家科技公司想要长久屹立于市场,最关键的地基在于研发实力。

从2021年起,小米全年研发投入就已突破百亿达到132亿元,并在随后两年时间按照约20%的年增速持续增长,到2023年已达到191亿元,直逼200亿元。

这一研发力度还将得到持续加强。2023年年中,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行科技战略升级,公布自己的科技理念为“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同时,小米披露了“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四个科技战略升级的关键路径与原则。为此,小米宣布未来五年(2022-2026)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目前,小米的技术研发布局已进入12个技术领域,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截至2023年底,小米全球授权专利数已超3.7万件。

研发上的持续高额投入,使小米在业界公认的硬核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并应用在最重要的高端手机产品上。

2023年10月,小米发布全球首个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澎湃OS,60亿参数自研大模型也在端侧部署运行,部分场景性能媲美极大参数量云端大模型。刚刚发布的小米MIX Fold4上,则搭载了8颗小米自研芯片,分别是1颗小米澎湃P2快充芯片、2颗小米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1颗小米R1均流芯片和4颗小米澎湃T1信号增强芯片。

夯实地基的同时,小米的第二件事是“抬高屋顶”。

高端化战略是其关键构成之一。2022年2月,在小米10首战高端化的第三年,雷军发布内部信,明确今后将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同时,小米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将在产品和体验上全面对标iPhone。

此后,小米继续纵深突破影像技术,不仅达成与徕卡的合作,在AI影像上也不断刷新用户体验。手机团队开始转变“性能优先”、“参数比拼”等传统思路,实行“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的改变。在折叠屏手机这一产品形态中,也开创小折叠旗舰路线,带领行业共同将蛋糕做大。

经过三年努力,小米手机的高端化战略开始收获市场认可。2023年,小米站稳了中国大陆市场4000-6000元价位段。随后,小米又提出,将在2024全力突破6000-10000价位段。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国内市场激活量反超苹果跃居第二,与苹果、华为形成“高端第一阵容”。在海外市场,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也开始落地,小米14 Ultra在欧洲的首销销量,比上代产品翻了三番。

另一个重要的“抬高屋顶”举措,是小米将智能电动汽车定义为“移动智能空间”。这将其从交通工具的简单定义中解离出来,变为一个集成多种智能技术的移动平台。而由此衍生的个性化体验、智能互联、跨端协同及其相关的完整软硬件生态,正是小米安身立命十余年的根本能力所在。

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新认知,也从另一个维度加速了小米的高端化进程。数据显示,小米 SU7 的锁单用户中,BBA用户占比达到29%,苹果用户占比高达51.9%。借助小米SU7,小米成功实现了用户结构破圈。

这意味着,小米有望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新十年中,收获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用户圈层,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踏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小米第三个关键举措是“拓宽围墙”。

小米在战略上从未固步自封,随时在根据目标和时势调整方向。去年10月,雷军宣布集团战略正式从“手机 X 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成为全球首个构建人车家全生态的科技企业。作为该转型的重要承接,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同时推出,而随着小米汽车的发布,这一新战略也迎来全面落地的最后一块拼图。

尽管施行不到一年,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已颇有战绩。小米澎湃OS目前已可覆盖95%以上生活场景,同时,财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拥有五件以上小米设备的用户规模已达1520万,同比增长24.2%,而这一增长趋势已持续多年。

至此,小米凭借过往十年的反思推动了近三年的跨越。今时今日,外界不仅见到其风光一面,也直观感受到它冰冻三尺的沉淀。对行业而言,或许是时候重新定义这家敢于不断自我革新的科技公司了。

重新认识小米

小米的征途当然不是完全顺利,创业前期也曾经历低谷期,但最终凭借顽强的决心与执行力重回巅峰。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2022-2023年的市场低谷期,小米也依然展现出超强韧性,在如此重投入的高端化战略上坚持不动摇,并持续推进芯片、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研发。

这份战略定力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并不常见。过去三年,随着行业发展周期的波动,与小米同在一片领域的科技企业,不乏有关停业务、大改战略的“断腕”行为。回过头看,这些可能只是迫于当下压力和短视判断做出的决策,并不符合长期主义者的生存之道。

幸运的是,见过风浪的小米掌握了这份定力,苦战熬过低谷之后,才有了2024年的高光反转时刻。

因此,面向未来,市场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小米。

它目前已经建立起清晰的战略决策与前瞻布局,并拥有长期坚定的底层技术投入和不断成长的体系化能力,这都是其完成新十年一系列重大跨越的动力来源。

在操作系统、芯片、AI等多个底层技术领域,小米都在稳步推进。小米汽车工厂和新一代小米手机智能工厂两座自有工厂,也在2024年相继投产,使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能力储备得以落地。这些变化都有助于小米加强对“人车家全生态”的控制力,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外界未来看到的小米,除了在受众群体上不断开拓新画像,也将逐渐脱离手机厂商、智能硬件厂商等传统标签,转而拥有更全能、更综合的硬核科技公司的市场定位。

在此基础上,小米将有机会打造出协同效应更强、形态更丰富完整的生态网络。

过去十几年来,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建立了场景丰富的硬件“全家桶”,以及打造了跨端协同体验极为流畅统一、且有足够封闭性的软件系统,两者的结合奠定了苹果在智能硬件市场难以超越的市场地位。

对小米而言,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初步成型后,随着澎湃OS的不断迭代与优化,以及硬件端的AI革新与品类发展,打造高水平跨端协同体验和完整覆盖场景的硬件产品矩阵,将成为其潜在的巨大机遇——凭借手机厂商携IoT生态跨界造车的差异化优势,它将构成一个比从前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生活生态。

这可能是过去十余年外界从未见过的小米,甚至是中国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未拥有过的局面——底层技术的高度自研、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充分渗透、接近全场景覆盖的终端设备网络、广泛的全球市场布局。

如果审视小米过去三年多的变化,重新认识它,会发现这将是它下一个十年最有概率踏出的一条路。这也是众多像小米一样的中国科技公司,走向硬核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