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的”、无人机种田、环境监测,广州加快海陆空无人体系建设

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已经跻身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广州,正将无人驾驶技术从陆路延伸至天空和水路,想要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

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是指对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海陆空多种无人装备及其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一体运行和监管的新型物流运输体系。

7月5日,在广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大会间隙,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振杰接受界面新闻等采访时指出,过去,无论是飞机、船舶还是汽车,都是独立的行业。未来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有望打造为一个综合运行的场景,这一过程中,无人智能共性技术的突破尤为关键,例如飞行汽车既可以是汽车,也可以做航空器。

关于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在大湾区的实践,舒振杰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而团队接下来将在广州南沙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无人体系技术创新中心。

尽快卖出首台“广州造”飞行汽车

继新能源之后,低空经济成为城市间争相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产业。

今年3月,小鹏汇天自主研发的旅航者X2顺利完成了城市CBD“天德广场-广州塔”区域的低空飞行。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向界面新闻表示,依托珠三角完备的产业链,广东的低空经济很大概率会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路径,“小鹏汇天的供应链有70%都在珠三角。”

赵德力也透露,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预计在8月发布,并在11月的珠海航展和广州车展启动预售,尽快实现向全球生产销售“广州造”的首台飞行汽车。

小鹏汇天自主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被称为“陆地航母”,分为可自动分离结合的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陆行体可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进行地面行驶;陆行体是增程电驱,可以给飞行体进行多次补能,飞行体为有人驾驶纯电驱动航空器,具备手动、自动两种驾驶模式。

7月4日,小鹏汇天与广州开发区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小鹏汇天将在区内落地飞行汽车研发、智能制造及销售中心。界面新闻从广州开发区方面了解到,这也是亚洲飞行汽车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其中,智能制造中心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首先用于生产“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

赵德力告诉记者,上述飞行汽车制造基地占地面积约300亩,预计明年下半年建成,建成之后会进行小批量试产,计划到2026年开始大规模交付。

推进起降点建设和空域放开

“离真正打‘飞的’出行,至少还有5-8年。”赵德力认为,“突破点还是在起降点和空域,说白了就是政策法规的支持。”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非管制空域为G、W两类空域,对应真高300米以下空域和120米以下空域。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通航则受限于空域的管理和开放程度。

“我们都希望低空经济能产生价值,但现状是空域还没有完全开放。”赵德力认为,像W空域和G空域,都可以做一些试点,希望这两个空域尽快放开,交到地方政府手上管控。

起降点是另一个限制因素。赵德力提出,空中出租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于快捷交通,如果起降点不足,则意味着目的地到起降点需要花费大量接驳时间,这种情况下,低空经济就失去了时效性的优势。

眼下,从政策出台到企业布局,广州都在加快低空基础设施的配套。

7月5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邓兴栋在会上发布了《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其中,设施网规划建设起降点、起降场、跑道型机场三类设施,覆盖飞行器起降、停放中转、能源补给、维修保养、公共测试等5大功能。

邓兴栋介绍,到2027年,广州将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设施,具体包括增城1个跑道型通用机场,珠江新城、广州南站等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以及覆盖全市11个区的100个常态化使用起降点。

另外,广州的低空航路网沿着河流、生态廊道、高速公路、城市主次干道布设,将形成包括1000公里主航路、2000公里次航路的主、次、支三级航路,打造网格立体数字化的航路体系。

相关企业亦加快布局。小鹏汇天正在建设大学城4个起降点;珠江实业集团计划与黄埔港、太古仓等港口码头共同推进无人机起降设施建设,并依托社区或小区集聚点新建中小型无人机起降点、楼栋楼层及窗台起降点;合利智能与广州城投集团建立战略合作,推进eVTOL飞行体验点、垂直起降机场等项目建设。

打开文旅场景

7月5日,12个广州市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正式发布,包括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务巡检、农林植保、应急救援、无人出租车、无人公交车、无人环卫清扫、无人重卡编队、无人轻卡货运、无人船。

尽管在广州提出的全无人空间体系中,无人船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对比无人车和无人机,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化都面临更高的门槛。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是市内研发无人船的主要机构之一,在现场展出了SL110多功能无人船、小黄鸭科教无人船和“鲑鱼”系列无人船。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中心主任肖金超告诉界面新闻,SL110多功能无人船和小黄鸭科教无人船是目前交付最多的2款产品,前者可以用于水质采样、污染物监测和水下地形探测,后者主要用于科研,“我们把一些算法开源了,可以给高校使用,去年华南理工大学就采购了这个船,在我们的基础上做一些高级AI算法或编队算法。”

广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无人船领域营收约为2000万元,目前全市船体制造、载荷和电控部件生产、平台调试总装、下游产业场景应用等无人船产业链基本形成。

但肖金超分析道,无人船在技术实现上存在诸多难度,首先是控制性,由于水的摩擦力很小,船会漂移,“静止5分钟,船都不在原来位置了,让船走直线也很难。”其次,水面上没有车道概念,相当于缺乏了重要的参照物,“加上船在不断晃动,因此特斯拉摄像头路线的技术放船上是不行的,抖动情况下摄像头的检测识别会有误差。”

因此,无人船要求配置多种传感器。“低速船只需要毫米波雷达,如果是高速船,还要加激光雷达;更高速的,还需要海事雷达。”

肖金超认为,无人船的应用方向之一是游艇,船主在船上玩时不需要兼顾驾驶;另一个场景是文旅,“比如说在一些封闭水域,监管比较少而且可控。我们的设想是,在公园投放能坐4-8个人的小船,做成扫码使用的方式,类似于有些景区的自行车。”

低空领域,文旅场景同样是率先商业化的方向。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提到,首架获得标准适航证的EH216-S已经交付给广州客户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在中新知识城九龙湖广场开展常态化运行。

把价格打下来

在7月4日举行的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极飞科技副总裁李志耿直言,农业无人机的价格已经“打下来”了,从十几万元一台下降到目前的4万多元一台。

极飞科技主要在精准农业和无人化农业设备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制造。截至今年一季度,极飞累计培训的农业无人机操作员超过14万人,农业无人化设备的作业面积达到17.4亿亩次,每天平均有超过20万架次的飞行作业在农田里完成。

极飞科技展位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2024款的价格已经下探至4万多,加上各地有农机购置补贴,有的用户可能3万多就到手了,“今年如果继续推出新品,也是以创新降本的方向进行。”

针对成本如何降下来,该人员指出,主要是技术的迭代、供应链的整合以及资源的优化等。

一个典型例子是雷达。作为无人车、无人机和无人船均需配备的重要零部件,雷达产品近年来售价的下探使得产业链成本明显减少。

随着技术的迭代,无人机的使用门槛有望进一步降低。

从最初的喷洒农药、播撒种子肥料及运输农资的农业无人机,到具备高精地图航测、拍摄红外热成像、多光谱照片等功能的遥感无人机,无人机的功能场景逐步拓展。以遥感无人机为例,拍摄多光谱、进行光谱分析后,可以得知农田整体的病虫害情况或生长情况,指导农户进行及时的作业。

极飞科技展位人员介绍指,由于遥感无人机涉及专业知识,因此整体市场成熟度还在提升中,“多光谱的分析和解读要求使用者储备相应的知识,要看懂分析结果,这也是一个门槛。我们现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是,通过训练AI,用AI系统去分析,最终反馈成农户容易理解的结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