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分转学引发争议,何时才能实现转学自由?

当前,国内还缺乏自由转学的条件,前提是大学必须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各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高校生跨省转学再次引发关注。

7月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披露了六名跨省转学的情况。公示显示,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以641分的专业录取分数,选择转向兰州大学的生物科学类专业,后者的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1分,两者相差近百分。

此外还有一位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以611分的录取分数,申请转入山东科技大学,后者的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1分。其余四名学生也均选择了降分跨省转学。

六名跨省转学的学生情况  图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

事实上,此类案例并不鲜见。今年初,曾有一名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同学,以700分的专业录取分数,申请转入“双非”院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者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29。

这些案例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此举打破了传统认知里的“就高不就低”原则,这种现象也被网友形容为“逆向转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就表示,“逆向转学”的表述并不恰当,因为转学本质还是不同学生转入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方向,这也说明过去高考仅按分数录取的方式存在问题,应根据学生入学一年或若干时间后,对其考核来决定能进什么学校和专业,更为科学。

由于中国高考录取实行的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招生制度,一分之差可能就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因此转学这一话题就显得颇为敏感。社会公众普遍担心,有人会利用转学政策,从录取分数低的学校、专业,转到录取分数高的学校、专业,从低层次高校转到高层次高校,可能会滋生新的不公平问题。

因此,学生如果要实现转学,还存在诸多限制。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曾提到以下六种不得转学的情形。

比如“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无正当转学理由”。

“这和美国高校实行的自由申请入学、自由转学制度不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到,由于美国大学录取实行多元评价,因此不存在分数线的限制。在美国,很多社区学院与名校签有转学协议,新生留校率,即就读一年后有多少选择留下来继续完成学业,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熊丙奇认为,当前,国内还缺乏进行自由转学的条件,其前提是大学必须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各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不同学校的学分是等值的。对于那些不适应学校教学要求的学生,应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