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选择“一生无子”,日本社会如何应对?

在197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中,28%的人“一生无子”。据推测,在200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中,“一生无子率”有可能高达42%。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8日,日本东京浅草寺,相扑选手抱着孩子进行“宝宝哭”比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蔡星卓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2024年6月20日,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报告称,长期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总生育率(TFR)一直在下降。到2022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生育率降至每名女性1.5个孩子,低于每名女性2.1个孩子的更替水平(更替水平指足以维持人口世代更新、人数不增不减的生育率水平)

报告指出,总生育率的下降与母亲生第一个孩子的年龄上升密切相关,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这一数据上的平均年龄从2000年的26.5岁上升到2022年的29.5岁。另外,虽然趋势的强度各不相同,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无子女现象普遍呈增加趋势:比较1935年和1975年出生的女性群体生育率,在7个成员国中,“一生无子”的发生率至少翻了一番。

虽然全球普遍出现少子化和晚育化现象,但这一问题在日本尤为严重。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与195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相比,日本1975年出生女性的无子比例上升了超16个百分点,这样的增幅也是各国中最大的。从人口学角度来说,女性在50岁时没有子女的情况被视为“终生无子女”。在日本,从“一生无子率”来看,193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为11.2%,195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为11.9报告显示,在197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中,28%的人“终生无子女”,此数据在进行比较的20余个国家中最高,其次是西班牙(24%)和意大利(23%)。

就全球趋势而言,养育与经济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养育儿童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增加将导致生育率下降。关键的经济变量,如家庭收入、父母之间的分配方式、儿童保育和住房成本,都可能影响人们是否要孩子、何时要孩子以及一个家庭可能有几个孩子。另外,年轻人对生育偏好的变化也可能起了作用——报告提到,年轻男女越来越多地在为人父母之外找到生活的意义,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不要孩子的状态。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就业率与生育率的关系从负相关变为正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加强了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这也就增加了她们生育(更多)孩子的机会成本。比起不得不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作出选择,当女性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时,她们就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成果和更高的生育率。

有观点认为,具体到日本,选择“一生无子”的女性增加的背景原因是,日本1986年施行《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之后,女性纷纷进入社会工作,而国家和企业的支援跟不上这一趋势。1965年以后出生的女性被称为“均等法第一代”,虽然女性的工作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综合性岗位),但她们往往不得不在离职生育和不要孩子继续工作之间作出选择。

另外,尽管支持兼顾育儿的措施逐渐推进,由于低工资和就业不稳定等经济原因,日本年轻一代关于婚育的决定反而变得更加不确定。据报道,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未来人口预测,最乐观的情况下,在200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中,将有近25%女性在育龄期不育。这个群体的“一生无子率”有可能高达42%,而这一比例可能会影响到日本社会保障计划的未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