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买卖国债操作要来了,目标是长债收益率而非量化宽松

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可以将这些国债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

2021年4月7日,北京西城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宏观 辛圆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这意味着讨论了大半年的央行买卖国债将进入操作阶段。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可以将这些国债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表达了对当前长期收益率的不满,强调“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比如,5月31日,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援引业内人士称,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好时机。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金融时报》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仍在5%左右,而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只有2.3%左右,若未来通胀按近10年平均2%左右的水平测算,实际利率与潜在增速相比也明显偏低。从疫情平稳转段后的市场运行实践看,2.5%至3%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上个月在陆家嘴论坛提到,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这里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指,一旦后期经济和物价水平明显回升,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上行,届时持有这些债券的保险机构等非银行主体将遭受较大幅亏损。”王青说。

他表示,本次公告意味着央行接下来将通过实际操作,影响二级市场债券供需平衡。就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较大幅度偏离相应政策利率中枢而言,会比之前的风险提示效果更强。

周一央行公告发布后,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持续扩大,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国开05”收益率上行3.35个基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附息国债04”收益率上行3.75个基点,20年期国债活跃券“24特别国债02”收益率上行4个基点,30年期国债活跃券“23附息国债23”收益率上行3.9个基点。

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上参与国债交易没有法律障碍,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列示了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六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就有“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2000年前后,人民银行曾多次开展现券买卖操作,现券买卖的对象包括国债、国开行债券和进出口行债券。但2003年后,央行基本就暂停了现券交易,除了买断式购入特别国债外。原因是2003年开始,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货币政策以回笼和对冲流动性为主,主要工具是发行央票和正回购操作。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6月17日,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潘功胜说。

分析师指出,央行常规购买国债和量化宽松的最大区别在于国债买卖的量级。中国央行的国债买卖可能更加类似于2008年之前美联储在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国债买卖操作,买卖量级远低于美联储在2008年后开展的量化宽松操作,而且在增加国债买入的同时,央行会适当减少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以保证总体的基础货币投放量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我们判断(央行)主要是借入10年期及上期限的中长期国债,至于借入规模、是否或何时出售,将由央行根据债券市场形势而定。”王青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