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申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下半年降息降准仍有望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基本延续了一季度例会的基调,认为国内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2021年4月7日,北京西城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消息,6月2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基本延续了一季度例会的基调,认为国内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要加大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对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会议认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通胀出现高位回落趋势但仍具粘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有所分化。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

6月,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基准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先于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欧央行“抢跑”美联储降息的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经济增长偏弱,通胀压力不大,即人民银行所提到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有所分化”。

二季度央行例会重申,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在谈到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时,二季度例会通稿措辞几乎和一季度例会通稿一样,唯一的变化是在汇率部分,删去了一季度通稿里“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的提法。

具体来看,会议表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在谈到货币政策具体支持的行业时,二季度例会关注的内容和一季度基本一致,包括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市场需求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二季度例会措辞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央行在二季度对结构性政策进行了更新,包括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帮助地方政府盘活存量房产;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二季度例会表示,“有效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

对于房地产行业,二季度例会表示,要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17日,人民银行连续发布三条住房贷款新政,提出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旨在降低居民首付负担和成本、增强购房能力和意愿,从需求端给楼市企稳复苏创造更为合宜的货币信贷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不过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形势有所反复。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助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继续加大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推动市场预期改善。

五矿证券分析师尤春野认为,展望下半年,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内生方面,房地产风险出清的速度依然偏慢,对经济所带来的压力将延续,这也将同步限制一部分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效用。

他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宏观政策将延续二季度的逆周期调节机制,继续托举巩固宏观经济的复苏态势。三季度,在全球开启降息潮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整体上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强于总量。

湘财证券分析师何超认为,通胀水平、信贷需求、房地产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三座大山”。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大概率在下半年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下半年或将落地,但具体节点要视中美利差、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决定。保守预计,下半年至少有1次降准和1次降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