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过冬样本,诺诚健华拿出30亿买理财

现金只有转化为产品才能获得实质竞争力。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在创新药寒冬下一些创新药企为紧缺的现金流担忧时,诺诚健华宣布拿出30亿买理财产品。

6月26日,诺诚健华公告称,在不影响正常经营及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拟使用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3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

二级市场上,诺诚健华股价连涨两天。6月28日收盘,诺诚健华报8.11元/股,涨3.05%。

这已经是诺诚健华今年上半年第二次将现金用于买理财产品。5月31日,诺诚健华董事会经审议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及募集资金使用安排,并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将最高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

在诺诚健华公告栏查询,其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拿出不超过8亿元的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据财报显示,2022年,诺诚健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及以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取得的投资收益总额为760.79万元;2023年的这一投资收益总额为3713.33万元。今年,诺诚健华用于理财的金额明显大幅提高。

诺诚健华工作人员回复《科创板日报》时表示,(投资)额度大幅提高主要是受银行利率变动影响,“之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比较高,公司把相关资金存放在银行账户上,还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在这个月银行调低了利率,公司继续把资金放在银行里就不太划算了,这才把更多闲置资金拿出来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理财”,前述工作人员表示此举不会对推进在研管线造成影响。

诺诚健华属于账上比较充裕的创新药企,2022年及2023年财报显示,诺诚健华的货币资金分别为87.43亿元、82.8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41.80亿元、42.03亿元。即便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诺诚健华的账上也还有82.02亿元的货币资金、46.16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不过,在现金储备方面,诺诚健华称不上王者。据药智头条统计,截至2023年末,72家Biotech(生物技术)企业的现金总额(货币资金)为1295亿元,相较2022年有所下降。其中,现金储备超过100亿的企业仅有百济神州、金斯瑞生物与信达生物三家;现金储备在30-100亿间的企业有4家;现金储备在10-30亿元间的企业共计29家;现金储备5-10亿间的企业共计16家。Biotech现金储备两极分化严重,2023年还有20家Biotech企业的现金储备已不足5亿,永泰生物与迪哲医药的现金流甚至不足1亿。

梳理可知,2023年3月,诺诚健华在港交所上市时募集资金额约22.4亿港元(约等于20.85亿人民币);2022年9月,诺诚健华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29.19亿元。自此,诺诚健华实现“A+H”两地上市,也通过两次IPO募集到大量资金。

虽然诺诚健华的现金流充裕,但是也得转化为产品才能拥有实质的竞争力。目前,诺诚健华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已实现商业化,Tafasitamab(坦昔妥单抗)已在中国香港获批,并获批在大湾区及博鳌超级医院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使用,另有13款产品分别处于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也就是说,诺诚健华目前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的产品只有奥布替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奥布替尼分别为诺诚健华贡献了2.15亿元、5.66亿元、6.71亿元的营收。不过,相较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而言,奥布替尼显得黯然失色。2023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成为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

泽布替尼能获得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出海,二是拓展适应症。2023年1月,泽布替尼在美获批新适应证,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并且该适应证上与伊布替尼展开头对头Ⅲ期研究,并获得优效结果。2024年3月,泽布替尼还在美新增适应证,获批与奥妥珠单抗联用,治疗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相比之下,奥布替尼的出海之路就没那么顺畅。2023年2月,渤健退回了奥布替尼的全球独家权利,奥布替尼出海暂告失败,诺诚健华股价大挫。在扩展适应症方面,去年4月,奥布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ZL(边缘区淋巴瘤),成为截至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此适应症的BTK抑制剂,也是奥布替尼的第三个适应症。

目前,在诺诚健华研发管线上,奥布替尼还有4项与血液瘤相关的临床试验、4项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试验在研,血液瘤相关临床试验进度较快,普遍进入到临床Ⅱ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诺诚健华如今的账面上趴着大量现金,但是其上市至今仍未实现盈利。2020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诺诚健华的净亏损分别为3.92亿元、6670万元、8.94亿元、6.46亿元、1.42亿元。在研发费用上,诺诚健华同期支出分别为4.23亿元、7.33亿元、6.49亿元、7.57亿元和1.78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