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的艰难时刻

传统老牌大厂正在逐渐掉队

摄影: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崔鹏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本周游戏行业内最出圈的事件来自老牌游戏大厂完美世界。从6月24日开始,关于“完美世界最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平台流传。

有内部员工在网络发文称,完美世界正在对旗下项目和团队进行大调整,裁员人数超过千人,“三栋大楼搬空了两栋”,裁减团队覆盖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多个城市,受波及的项目包括此前重点投入的《完美新世界》和《一拳超人:世界》。

在完美世界给出的官方回应中,这被解释为公司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而做出的转型,因为部分产品的表现不及预期,公司主动采取调整,采取了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项目、优化人员以及办公空间集约化等措施。

实际上据界面新闻了解,本次裁员最早开始于5月份,在本月初开始加大力度,并非突如其来。

无论是内部员工还是外部从业者,大多数人都认为持续糟糕的业绩表现是完美世界本次裁员的直接原因。

从2019年开始,完美世界的主营游戏业务就呈现出下滑趋势,除了在2022年短暂回暖,其它时期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2023年完美世界游戏年营收同比下降7.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9.56%。今年一季度业绩在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30.19%,净亏损2976万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2.41亿元。

截至发稿前,完美世界市值为150亿左右,相比此前超过500亿元的市值高点降低了70%。

游戏作为核心业务板块,近两年表现并不如意:新品研发进度缓慢,迟迟无法推向市场;老游戏长线运营的成绩受制于产品生命周期影响,流水表现下滑。

而当初略显激进的多元化战略,至今也未能让影视业务成为完美世界的第二个增长引擎。

与其它聚焦游戏行业的同行相比,完美世界既缺乏高质量作品,也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经营表现,传统大厂有逐渐掉队的趋势。

2023年底,完美世界对组织结构进行大力调整,拆分出硬核、青云和星云几大工作室,各自保持独立运作,负责人向游戏业务CEO鲁晓寅汇报。当时官方表示,调整是希望对游戏项目实施更扁平化的管理,提升效率产出。

但今年以来的连续裁员表明,完美世界的大调整显然还没结束,这家公司正在经历成立以来的艰难时刻。

新游稀缺,研发难回本

从2021年开始,完美世界就在财报中不断铺垫预告《一拳超人》和《完美新世界》等新游戏的研发进展,在国产游戏向精品化转型的过程中,公司对未来似乎充满信心。

完美世界的员工总数也在当年创下历史最高,达到6272人。但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始降本增效,完美世界也开始收缩规模,公司员工人数逐步下降,2023年公司员工数为5754人。

其实今年整个游戏行业都在面临裁员问题,虽然仍然不时有DNF(《地下城与勇士:起源》)和《崩坏:星穹铁道》这样的爆款大作吸金无数,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不赚钱的项目在游戏公司内部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一位做游戏创业的开发者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看起来游戏行业还很赚钱,但其实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真正赚钱的只有那几家公司,比如腾讯、网易和米哈游等等。

近年来一些高质量新游戏上市后,拉高了玩家的口味和预期,对于那些非头部公司或者传统老牌游戏企业来说,如果创新产品跟不上,都会面临收入下滑的风险。

目前完美世界研发管线中的新游戏包括《诛仙2》、《一拳超人:世界》、《百万亚瑟王:环》以及《完美新世界》等产品。

虽然新游戏数量不少,但相较于完美世界的体量来说,重量级的产品明显偏少,待上线新品的表现也不及预期。

《一拳超人:世界》前期在海外市场先行上线后,营收表现未达预期,在欧美市场很快掉出iOS畅销榜TOP200,在东南亚市场表现也中规中矩。

其开发团队T3项目组也因此在年初就经历过一轮裁员,而海外市场的表现不佳也影响了公司对其国内市场表现的预期。

另一款曾被寄予厚望的《完美新世界》,同样是一款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周期长的端游产品,它基于虚幻引擎研发,对硬件配置和优化效果都有很高的要求,短期无法投向市场。

与此同时,在缺少重磅新品发布并且公司营收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完美世界依然在大力增加研发投入,2023年的研发投入甚至同比增加了6%。

这些投入巨大的新项目迟迟无法上市并商业化,连续拖累公司业绩,最终让完美世界不得不采取更大力度的“止血”措施。市场传闻称最近几个月完美世界的裁员规模超过千人,部分研发团队也被波及,人数削减上百人。

而另一款曾受到较多关注的产品,获得世嘉正版IP授权的RPG游戏《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简称:P5X)在4月上线后的表现中规中矩,偏窄的受众群体让它目前还难以成为完美世界新的收入引擎。

P5X的平淡表现,也代表着完美世界近年来在游戏业务上的部分判断失误。

无论是《一拳超人》和《百万亚瑟王:环》等项目,几乎都是按照当初《幻塔》的思路,通过高投入方式制作3D开放世界或大地图箱庭游戏,来瓜分目前火热的二次元游戏市场蛋糕。

但显然市场对这种策略并不太买账。

一位在大厂做游戏开发的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即便《一拳超人:世界》真的暂停也不奇怪,很多大IP项目的特许授权费用都很高,开发成本昂贵、周期又长,这就意味着试错空间小,如果找不到很好的商业模式,或者很难赚到钱,被放弃也很正常。

比如在今年上半年,就传出腾讯游戏放弃《尼尔》IP手游、祖龙游戏放弃《阿凡达》项目的消息。

在新游戏难产的情况下,完美世界只能靠几款老产品支撑公司营收,承受周期性压力,产品线青黄不接的现状可能还要持续很久。

多元化战略收缩,激进扩张遇阻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那几年,完美世界坐拥充足的资金储备,在游戏之外的行业四面出击。

完美世界是行业内比较早提出多元化战略的游戏公司,也曾经是影游联动概念的主要推手。

但介入影视行业多年之后,完美世界虽然有不错的影视剧作品制作发行,却依然无法改变公司以游戏业务为主要板块的营收结构。

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完美世界营收为13.29亿元,其中游戏业务营收就贡献了12.85亿元,影视业务营收仅为3472万元。

这种收入结构显然不是影游联动概念理想的市场表现。

而在这两年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完美世界正在有意识的退出在影视行业的部分投资。

2017年完美世界曾投资5亿元入股拥有杨幂等艺人的嘉行传媒,合计获得10%股份,给公司带来50亿元的估值。而嘉行传媒一年半前借壳上市时,估值仅为2500万元。

短期暴涨200倍的估值让这笔投资遭到不少人质疑,浙江监管局还要求完美世界对此事给出解释。而不到一年后,嘉行传媒就从新三板摘牌,告别资本市场。

最终在2023年4月,完美世界以5.6亿元的价格卖掉手中持有的嘉行传媒股份,产生的处置净损失为4567万元。

完美世界不惜亏钱也要售出这部分股份,回笼现金的需求可见一斑。

此外在2016年,完美世界曾通过子公司PUI与美国环球影业签订片单投资协议。PUI共计参与环球影业51部电影项目的投资,并按投资比例获得影片的全球收益。

不过在今年初,完美世界宣布将环球影业片单资产出售给Domai旗下基金,交割后确认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0万美元(接近1亿元)。

这些投资案例虽然不算完全失败,但与当初意气风发进军影视行业的势头相比,完美世界的多元化野心显然遭遇了不小的打击。

在自制内容上,完美世界也在收缩规模,提出“注重产品质量而非数量”的策略,2023年只有9部长剧集上线。

虽然《云襄传》和《追光的日子》等作品收到了不少市场好评,后者还登陆央视播出,但在作品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影视业务更容易受到产品播出周期和递延收入的影响。

今年年第一季度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营收环比降低了85.21%,官方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原因就是本报告期播出并确认收入的影视作品较少所致。

此外,据内部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直到今年初,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还没有搭建好成熟的商业化团队,很多成功作品的商业化开发进度也比较缓慢。

而这些因素都在影响影视业务板块的营收表现,让完美的多元化战略很多时候“叫好不叫座”,显得有些冒进。

去年短视频平台炒热微短剧之后,完美世界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早在2022年便在微短剧赛道上有所发力。

完美世界甚至还组建了专门的微短剧团队,并在去年推出了6部微短剧作品。得益于完美世界影视和抖音的战略合作,其中《全职主夫培养计划》和《觉醒吧!恋爱脑》在开播后都一度登上抖音短剧最热榜TOP1。

“未来公司将继续进行微短剧的探索创新。”完美世界在调研中表示。

不过,在影视行业整体放缓和微短剧监管正规化的背景下,与众多行动敏捷的MCN机构和中小创业者争夺微短剧蛋糕,是否能为完美世界带来新的增长点,答案似乎并不清晰。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