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上海展开幕,手机厂商快把端侧AI争明白了

自从生成式AI走红后,手机厂商就将端侧大模型视为未来行业竞争的焦点。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6月26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展(MWCS)正式拉开帷幕。和年初的巴塞罗那展一样,本次大会的主题仍是5.5G和AI。唱主角的,仍然是中国厂商。

争锋最激烈的技术领域显然是AI。自从生成式AI走红后,手机厂商就将端侧大模型视为未来行业竞争的焦点。华为、荣耀、联想、中兴等厂商都在本届大会上展示了自身的端侧AI最新进展。

荣耀展示了两项端侧AI技术。其一是AI离焦护眼技术,它能够在屏幕上模拟出离焦显示效果,能够根据用户的用眼习惯和环境,让手机屏幕变成为用户定制的“离焦镜”,进而帮助其在看手机时舒缓视力。

另一项是AI换脸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电信反诈。基于端侧AI能力,这项技术可以自主识别视频通话中的画面要素,如果检测到视频内容存在AI换脸,将向用户发出风险提醒。

中兴通讯同样推出了AI反诈大模型,并且结合自身硬件优势,展示了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Ⅱ。在任何时间地点,这款产品都能够一键将2D内容瞬间转化为3D影像,并且基于AI人眼跟踪引擎,用户在任何角度几乎都能看到3D画面。

联想则重点展示了AI PC新品,包括YOGA Air 14s骁龙AI元启版、联想YOGAAir14c AI元启版、拯救者Y9000P AI元启版等。相比起传统PC,联想AI PC强调服务个人的智能体概念,并且可以提供基于本地运行的大模型,用户数据将保存在AI PC中,无需上传到云端。

这些厂商展示的端侧AI反映出某种新的趋势:端侧AI并不仅仅是把网络侧AI的能力放在硬件上,例如在手机中引入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而是用AI来重构操作系统,与底层硬件相结合,主攻平台级AI而非单点应用。

荣耀CEO赵明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厂商如果只关注一键修图、文生图这类单点应用,对行业没有价值,因为这是第三方应用厂商的工作。

苹果和华为也在近期详细介绍了其端侧AI能力。无论是Apple Intelligenc还是鸿蒙原生智能,也都在强调系统级AI。例如Apple Intelligenc,就强调“它必须更懂用户,以用户的个人情境为基础,比如日常安排、人际关系、沟通交流等。”

端侧AI最大的限制在于,手机等硬件自带的算力有限,仅靠端侧算力是难以实现部分生成式AI功能的。例如目前有不少手机宣传搭载端侧大模型,但却不支持生成PDF文本摘要功能,或者生成效果不佳。但如果要借助云端大模型,用户又会担心隐私数据上传至云端的风险。

赵明认为,端侧AI未来的核心工作点,应该是低功耗的AI引擎和算法。在他看来,只有这个方向才能让更多用户都享受到AI能力,而非仅有旗舰机。同时,端云结合显然也是有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这是手机厂商共同的挑战。一个例子是,尽管苹果再三强调其端侧与云侧对用户数据的高密级保护,特斯拉CEO马斯克同样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苹果将OpenAI引入系统的做法存在巨大风险。

MWC向来被视为通信行业的晴雨表,近几年的展会上,一个最明显的转变是,过去智能手机的技术趋势基本都由苹果、三星来引领,中国厂商大多采取跟随策略。但在本届MWC上,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厂商在新技术布局上的积极性。

端侧AI的战役已经开始。硬件厂商中,苹果无疑具有算力和资金上的优势,但在应用尚未爆发、市场格局未出现明显分野的当下,这可能是中国厂商超越苹果的一次的好机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