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15只工作犬考上“公务员”,7月起将在机场码头上岗搜寻违禁品

海关工作犬作为海关工作中一种特殊的检疫查验手段,在搜寻禁止进境物品尤其是动植物产品中,一直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作犬考核现场。图片来源:上海海关

记者 方卓然

巡检、嗅查、示警……6月26日,上海海关监管工作犬年度上岗资质考核如期举行,上海海关对24只海关监管工作用犬实施考核,最终15只工作用犬通过考核,通过考核犬的将正式成为上海海关的工作犬,守护国门安全。

上海海关监管处副处长唐丹介绍说,此次考核模拟旅客行李物品和进出境邮件两个海关查验场景,要求每只工作犬在规定时间内从50只箱包中排除干扰、精准搜检出15只夹藏目标物的箱包,

在考核现场,工作犬们灵活穿梭在一排排箱包间,仔细搜索目标,发现疑似物品后卧下示警,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海关监管工作犬作为海关工作中一种特殊的检疫查验手段,利用犬灵敏的嗅觉,检查出入境旅客行李、邮寄包裹和运输货物中国家规定禁止携带、邮寄、运输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禁止进境物品有大量动植物产品,此类物品的普遍特点是X光机图像颜色浅、形状不规则,给X光机查验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关工作犬作为海关工作中一种特殊的检疫查验手段,在搜寻禁止进境物品尤其是动植物产品中,一直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国门生物安全形势更加复杂,进境“异宠”等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损害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此次考核专门增加了针对活体动物的搜检项目,并作为评估重点。

除了活体动物搜检,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考核除常规技能外,还考验监管工作用犬的活体动物搜检能力以及运用技术手段搜检危险品能力。通过考核后,这群“国门小卫士”将怀揣新技能守卫国门。

唐丹介绍,上海海关探索提升监管工作用犬“智慧监管”能力建设,为国门口岸不同场景下的监管创新提供支撑,不断提升工作犬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和监管水平,在风险较大的监管现场开展工作犬巡查作业,全面打造“人、机、犬”三位一体的智慧防控网。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犬搜检禁限品、危险品能力,上海海关为工作犬配备金属探测、可燃物高精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等设备,让“小块头”肩负起“大任务”。

在考核现场,当携带金属探测设备的26号工作犬靠近一个黑色行李箱时,身上的金属探测设备发出“滴滴滴”的警报声。它随即蹲坐在这个行李箱旁边,并向海关工作人员示警。海关工作人员当场进行开箱查检,发现箱内藏有刀具一把。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上海海关每年通过工作犬搜查方式截获的禁止进境物可达1.9万批次,占现场总截获量的近4成。海关工作犬卓有成效的业绩有力地遏制了禁限类物品入境和动植物疫情传播。

“7月起,大家可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国际邮件处理中心等海关监管现场看到升级版‘国门小卫士’认真工作的样子。”唐丹透露。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