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扬州超市决定去港交所找钱

如果这些到期租约未能续租,宏信超市或将关闭66家门店,这一数字超过目前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晓娟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现金流不再充沛的区域零售企业开始寻求通过港股上市融资。

6月26日,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信超市”)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宏信超市为一家总部设于扬州的超市及便利店连锁运营商,以“宏信龙”品牌经营零售业务及批发业务。

宏信超市是一家典型的区域零售企业。其零售品牌宏信龙在江苏省经营51家超市及109家便利店,除了2家超市和1家便利店位于泰州市,其他所有超市及便利店都位于扬州市。

营收规模上和增长变化看,过去几年宏信超市增长潜力不大。根据招股书,2021年-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达到14.32亿元、13.29亿元及14.02亿元人民币,整体上出现业绩滑落,净利润则分别为3508.0万元、5106.5万元、5160.2万元。

从收入分类看,宏信超市的收入最主要的两部分是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其中零售业务的收入从2021年的8.88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6.88亿元,而批发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5.2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86亿元,几乎与零售业务收入持平。

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开设新零售店、建立新配送中心以及新的中央厨房等。

和高鑫零售、永辉超市、中百集团等大型上市零售公司遭遇净利润亏损的境况对比,宏信超市的财务数据相对滋润,在零售业务逐年下滑的大环境中,通过批发业务找补回了业绩的稳定。

不过这家企业未来也面临包括行业性以及企业型风险。

其中的一个风险因素来自店铺租约到期后的后续未知风险。招股书显示,宏信超市目前已为157家零售店铺订立167份租赁协议,其中有关零售店铺的13、31及22份租赁协议将分别于截至2024年、2025年及2026年12月31日止年度届满。

宏信超市在招股书中称,“倘我们无法按商业上可接受的条款重续租赁协议,或租赁协议于届满前因任何原因终止,我们将需要关闭或搬迁相关零售店铺。”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扬州三盛国际广场

这意味着,如果这些到期租约未能续租,宏信超市或将关闭66家门店,这一数字超过目前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

可以对比的是,此前宏信超市的关店数量更多。扬州新闻广播在2020年12月的一则报道显示,宏信龙超市在扬州6个县市区以及泰州、天长等地拥有门店400多家。

算下来2020年至2023年宏信超市数量锐减了240家。

实际上,过去三年整体零售环境对零售商非常不友好。横向对比大型零售商,沃尔玛、永辉超市的大卖场都同样因为租约到期关闭了部分门店,有媒体统计,沃尔玛在过去一年至少关闭了20家门店,大润发则有20家大卖场因为战略调整而关闭。

在零售商电商化的过程中,在过去几年当中,宏信超市也开通了小程序“龙会易购”“ 宏信龙当日达”,同时与三大电商平台(即抖音、京东商城及微信)合作,但小程序及电商平台对于传统零售商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销售额的贡献率也非常低,自2021-2023财年,电商收入对宏信超市总营收贡献分别为1.0%、0.6%及1.6%。

此外,在疫情期间,宏信超市还因提供不合适食品而处罚。

招股书显示,在往绩记录期间,宏信超市曾因供应若干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产品而受到行政处罚。例如,2022年,上海闵行区虹桥镇发放的保障物资存在“粉丝生产企业于两年前注销”、“酱油为不合格企业生产的”等问题,而彼时提供这两款商品的保供单位正是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为此,宏信超市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支付罚款人民币37万元。

而眼下港交所的融资环境也并不尽如人意,截至6月24日,27家企业在港交所首发上市,其中26家企业为内地企业。但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发的比例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新低。宏信超市能否通过港交所证明自己的融资能力,挑战还有很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