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此起彼伏,科协主席称车企不要只盯着市场份额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企业之间应进行良性竞争,目标应该是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争夺市场份额。 

2024年6月23日,北京朝阳区一电动车充电网点。图片来源:CFP

记者 王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周三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预测称,今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迅速扩大,2023年以来,车企价格战加剧,新能源汽车也未能幸免。4月,特斯拉对旗下4款车型进行了调价,包括Model 3、Model Y、Model X以及Model S,降价幅度均在1.4万元。5月,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并将新技术车型价格拉进9万元区间,在业内掀起热议。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卷",万钢表示,这是车企在转型期的焦虑表现。他表示,企业之间应进行良性竞争,如同奥迪、宝马和奔驰之间的竞争一样,目标应该是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争夺市场份额。 

在回答有关欧盟近期制裁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问题时,万钢表示,中国已实现经济全球化,搞贸易壁垒是不被认同的。尽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缘政治的影响,但从政府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双方应好好进行磋商。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从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关税。加上现有的10%的关税,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8.1%的税额。欧盟27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将在11月2日前就此进行表决,届时可能决定征收为期5年的最终关税。

“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并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竞争,而是为了满足国内群众的需求,让汽车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提升生活的乐趣。”万钢说。

他还表示,国外市场之所以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感到惊异甚至恐慌,是因为目前贸易和投资还没有结合在一起。他建议中国新能源车企尝试在欧洲投资,通过投资当地市场,中国企业也可以进入本地产业链,扩大全球化进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