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保低价,比价系统再进化

新规则让拼多多对商家的商品价格、营销活动参与节奏的掌控权限再扩大化。

摄影: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618结束之后,“比价”这一关键词仍旧在电商行业里愈演愈烈。

6月25日消息,界面新闻获悉,拼多多日前发布公告调整了此前推出的“自动跟价”服务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平台对开通该功能的商家改价产品范围权限,新协议将于6月28日正式生效。随后该协议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根据最新协议,一旦商家授权开通“自动跟价”功能,平台将有权根据全网销售情况、营销活动等因素,在特定范围内对商家的所有商品(包括现有库存和未来新增商品)进行价格调整,而此前平台只能修改活动商品的活动价格。

拼多多官方表示,“自动跟价”服务是平台为提升商家经营效率、维护平台秩序、向消费者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商品的重要营销服务,站内不循环跟价,也不会无限降价。

除了协助商家调整价格策略之外,平台还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判断商品与营销活动的适配性,为商家、对应商品报名适合的营销活动。

也就是说,新规则让拼多多对商家的商品价格、营销活动参与节奏的掌控权限再扩大化。

事实上,在今年整体的618大促中,各平台都遵循着低价原则,价格成为平台分配流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早在5月29日,拼多多就已经上线了“自动跟价”功能,而就在拼多多推出“自动跟价”的前几天,抖音电商已率先小规模内测“自动改价”功能,同样是支持商家委托平台根据市场情况,参考平台的建议价,在商家设定的条件范围内实现改价。

一位多平台运营的商家曾向界面新闻表示,每一个平台都追求最低价,比如淘宝直播里,如果不提供最低价就会有5%的服务费要求;拼多多开通自动跟价的页面更是随处可见,一天能收到好几个平台要求加入跟价的电话。

不跟随低价策略,就会损失相应平台的最大资源位,商家的焦虑在无形中增加。为了应对平台的比价内卷,商家只能通过不同套组、不同成分、不同款式的分渠道策略销售。

尽管拼多多的崛起裹挟了所有平台都在今年卷入低价,但618结束之后,拼多多仍然选择在自身最重要的“低价”标签上,继续保持强硬的决策态度。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今年618全周期,国内电商五大平台都在增长。综合电商的总体增速为11.2%,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猫狗拼中占62.8%,总体战49.5%)的淘宝天猫增长了12%;抖音增速26.2%;拼多多增长了17.7%;京东增速5.7%。

据晚点报道,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的GMV增速并未达到其预期,拼多多2024年希望维持30%的GMV(成交额)增长率,达到5.5万亿元。为了维持增速,拼多多选择进一步优化系统工具提升效率。

不过,当前国家也正在出手整治各大平台的强制破价、比价这些被视为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618早期,各家平台都明确挂上了“比XX(电商平台)低”的标签,比如京东的商品促销标语上能看到“比拼多多、淘宝便宜”,天猫上也不乏“比京东便宜”的字眼。但在618后期阶段,相关比价标签已经不再显示,淘宝和京东的比价跳转页面也都已下线。

据界面新闻了解,平台下线了相关功能,与5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关。该规定对电商行业中的诸多经营乱象进行了定义与归责,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

《规定》中有条例对电商平台、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做了相关规定。例如第24条提到,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

这些或与“比价”功能有关,但具体是否会对平台间的比价行为有所影响,对商家权益有所保护,还要等9月1日《规定》正式实行后看其界定。目前低价问题已经成为全电商行业的集体关注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