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极端天气加大次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当前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态势总体上没有根本缓解,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包括我国在内,全球遭受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和生产安全等这些因素耦合叠加,加大次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2024年6月24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他举例说,2021年高温、干旱和大暴雨的极端天气在我国多地出现,在甘陕川诱发了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在郑州诱发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电池自燃、电解铝厂爆炸、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等等。

李天威介绍,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从数量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大概700余起下降到300起左右。然而,“当前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态势总体上没有根本缓解,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

他介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了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约4.5万余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

 “实际上有什么样的布局,就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多大的环境安全压力。这种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李天威说。

李天威介绍,突发环境事件多是由各类事故、灾害次生的,化工企业火灾爆炸等这些生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事故是主要的诱因,合计占比超过80%。同时像极端天气和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也容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加上跟污染物排放,历史遗留问题等这些因素耦合叠加,风险防范和处置难度非常大。

此外,李天威表示,除了石油类、重金属这些常见的污染物以外,二氯甲烷等新污染物,以及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相对少见的污染物,在近年来突发环境应对中屡有出现。应急监测和处置都面临新的考验。同时,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信息传播方式的飞速变化,给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也带来了新挑战,容不得半点疏忽。

李天威认为,突发环境事件有三难:第一难,诱因复杂。突发环境事件80%是由其他事故次生,生产安全、交通运输这些事故次生,而这些事故无处不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第二难,综合性强,处置难。很多流域性的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往往涉及切断源头,还有可能要引流、水利调度、应急监测以及饮用水保障等多个环节。大气污染事件可能还涉及人员疏散等这些问题。特别是重大事故,例如黑龙江伊春尾矿库泄漏事件,在零下三十几度的极端条件下,340多公里的河道,几十个处置环节都要有人盯守,羽绒服外面还得套着棉大衣,处置起来很难,监测的力量也很难跟上。

第三难,突发环境事件社会关注度高,应对难。突发环境事件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能出任何纰漏,否则就会影响公众健康,也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说应对是全方位的,要综合应对,有的事件看起来很小,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重大事件。

“可以说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我们工作有点像足球比赛守门员一样,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是生态安全底线、生命线。” 李天威说。

他介绍,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深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紧盯“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行业领域、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以及汛期等敏感时段,尽可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李天威表示,对于突发环境事件,要做到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而掘井。所以生态环境部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总体思路,指导全国各地编制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方案,提前找好可以利用的空间设施,闸坝可以拦截,水库可以调蓄,沟渠可以引流。此外,推进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准备措施,全国有600多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按照“一级不出厂区,二级不进内河,三级不出园区”的思路,推进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把这些高风险的园区管起来。

李天威介绍,生态环境部2020年与水利部联合发文,指导跨省流域上下游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2022年与应急管理部签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协议,明确信息共享,处置联动等八个方面的合作内容,切实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