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不足四年的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宣布关闭

减产裁员成为日系品牌在华战略收缩的主旋律。

2015年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新车下线。图片来源:东风汽车报

界面新闻记者 | 周姝祺

由于面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不力,减产裁员成为日系品牌在华战略收缩的主旋律,最新一家削减产能的是东风日产。

据报道,东风日产位于江苏常州的工厂在上周五关闭。该工厂年产能约为12万辆,约占日产在华总产能的10%。这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东风日产回应表示,基于整体战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东风日产对内部产能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东风日产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加大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投入。工厂约300名相关员工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安置方法包括本地转岗、裁员补偿等。

界面新闻从公开资料查阅发现,东风汽车常州基地最初在2014年7月签署建设协议,满足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日产两大品牌生产需求。该基地曾生产车型包括东风风度MX6,东风风神AX5等。

为盘活常州基地产能, 2018年6月东风汽车与常州市政府签署了对常州基地进行整体资产重组的合作协议,成立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全盘接收原郑州日产常州分公司的资产、人员后开展新的业务,并进行生产技术全面升级改造。此次改造升级总投资约10亿元,将生产东风日产旗下车型。

2020年11月18日,东风日产逍客在该工厂下线,标志着改造后工厂正式投产。彼时东风日产形成以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常州、武汉六个生产基地的纵贯南北战略布局,整车年生产能力达160万辆,发动机年生产能力达150万台。

但不到四年时间,东风日产销量逐年下滑。2020年至2023年,东风日产年销量从113.3万辆的高点,锐减至67.37万辆。而为满足市场需求进行扩产的生产基地转变为了新的负担。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为整合内部资源,东风日产位于武汉的云峰工厂已经转为生产岚图汽车。该工厂原已投放奇骏、奇骏e-Power以及艾睿雅等车型,年产能可达30万辆。但这三款车型去年批发销量仅为5.7万辆,产能利用率低至19%。

与此同时,另一家日系汽车品牌广汽本田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且所裁员工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据悉目前广汽本田已经离开2300人。去年12月,广汽本田终止了约900名劳务派遣人员的合同,这也是该公司成立25年以来,首次公开裁退员工。

过去日系汽车品牌将中国市场视为投资的重点方向,铺设产能,搭建销售网络,但在新能源转型的压力之下,日系汽车品牌的经营战略正迎来拐点。乘联会数据显示,日系品牌在华零售市场份额已从四年前24.1%的高点,下滑至14.8%。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发展,尤其是2022年开始比亚迪在插电混动车市场的强势崛起,导致日系品牌以往通过高口碑、低能耗在燃油车市场积攒的竞争优势被弱化,丢失了部分市场份额。

今年2月,比亚迪主动发起行业价格战,秦PLUS混动版本价格进一步下探至7.98万元,而5月搭载了最新一代DM-i技术的比亚迪秦L DM-i价格仅为9.98万元,将中型轿车的价格降至过往合资品牌紧凑型车的区间。

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在今年中期经营计划的发表会上表示,“中国市场的售价下跌比预期提前了2年。”目前,东风日产、广汽本田等日系品牌车型也主动参与到价格竞争之中,试图以价换量,但见效仍不明显。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超过燃油车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选择。日系品牌想要扭转颓势,取决于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资源加码程度。

按照规划,到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同时,也将拓展出口业务,第一步出口目标为10万辆;本田汽车则计划到2027年,将向中国投放10款e:N品牌纯电动车,到2030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提高至80万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