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应避免光伏低端产能重复建设,旧有产能退出尚需时间

国家能源局强调,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国家层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问题再度发声。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将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要巩固国内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市场。将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重,一方面将加强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另一方面,稳妥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其次,将加快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电网对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发电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此外,将加强多部门协调,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秩序。

“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适时发布产业规模、产能利用率和市场需求等信息,合理引导光伏上游产能建设和释放,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李创军称。

李创军还呼吁,要持续提升光伏技术创新能力。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对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创新引领,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已经到达历史低位,全产业链在亏损边缘徘徊。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下称SNEC光伏展)上,“内卷”、“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成为高频词。

在大会开幕式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发言中指出,行业遭遇历史上最强的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

光伏行业的低迷调整期,也加速了落后产能的出清。在SNEC光伏展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上,多家企业高管和行业人士呼吁政府适时给予引导,加强宏观调控。

在6月2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中国新能源行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成绩,在全世界能源行业都得到充分肯定。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产能问题。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而且适度的供大于求有助于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成本下降,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调节。”章建华称。

章建华表示,持续看好光伏前景。中国光伏行业上游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竞争充分,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企业纷纷选择扩产。此外,新技术迭代、旧有产能退出尚需时间。

“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2023年以来,新技术路线趋于稳定,整个产能设备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企业不断投产先进产能,以维持整个市场竞争力。”章建华表示,与此同时,旧有产能仍有较大规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场,新旧产能在技术路线转换期共存,也推高了行业总产能。

他同时指出,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在整个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由于缺乏持续优化工艺、改造升级生产线的能力,也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不仅是光伏产业,当前锂电行业也面临产能问题。

6月19日,工信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予以公告。其中也提及,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章建华强调,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对于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增长对电网带来的负担问题,李创军回应称,将积极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形成更加及时反应电力供需的分时价格信号。目前,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等六个地区已经实现了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多用电。

同时,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扩大现货市场覆盖范围,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