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储能:对电网的理解,将是光储一体化企业未来生存关键

天合光能的耐高温电池有望在明年正式推到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上海SNEC光伏展已经落幕,其展现出行业的明显趋势之一是,光储融合更为深入,储能产品几乎成为各家展台的标配。

例如,光伏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今年重点发布的,是其一站式工商业光储融合解决方案、行业首款AI仿生液冷工商业储能系统Potentia蓝海2、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金刚2等。

近年来,天合光能在储能领域的投入不逊色于光伏主业,其还在SNEC光伏展上展出了500+Ah大容量电芯、7 MWh储能技术等。

电芯是决定储能系统的性能和成本非常关键的要素。“磷酸铁锂是目前被行业公认的相对成熟的电化学体系平台,天合通过结构、尺寸上的创新,推出了500+Ah电芯,具有降本优势。”在此次展会期间,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孙伟同时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温电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理想状态下,预计在明年正式推到市场。一旦确定量产后,整体电池舱可实现“无空调、无pack、无冷却”的“三无”,将力促储能系统整体成本的下降。

长远来看,孙伟认为,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有先天劣势,该公司对钠离子电池、半固态全固态技术均在追踪关注。目前,固态电池成本较高,未来可能会率先应用到动力电池领域。天合光能将视产业链、产品、技术成熟程度,来决定是否纳入储能量产计划。

目前,储能电站体量越来越大,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用户对电站初始投资愈发关注。孙伟称,在此趋势下,天合推出了单体5 MWh以上的液冷舱。

天合光能5MWh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金刚2产品已经量产,并开启全球交付。这也是行业为数不多正式交付的5 MWh产品。

对于该产品的出货情况,据孙伟介绍,今年4月,该公司已经跟美国Pacific Green公司就1.5 GWh一体化解决方案达成了重要合作意向;同时,在国内与中核汇能克鲁克电网侧的储能项目也成功签约。

天合光能预计,随着产品热度的逐步上升,Elementa 金刚2销售规模可能会超出其预期,很有可能提前成为天合的主力产品。

针对长时储能,孙伟认为,从过去两年市场占比数据看,中长时的储能占比快速上升,2022年底不足10%,2023年底已达40%,接近50%。从今年一季度招标项目中,中长时储能有望突破50%以上。

中长时储能,一般指储能时间为2-4小时及以上的技术。“随着中长时时储能项目越来越多,真正发挥其应有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逐步体现,对储能项目发展是非常利好的现象。”孙伟认为,未来7 MWh以上的中长时储能系统,在4-8小时的应用领域中更能体现出优势。

“真正的8-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可能要跳出锂离子电池的范畴。”孙伟提到。

对于光储领域,孙伟认为,天合光能的优势主要在于全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的布局。他认为,光伏企业做储能并不是跨界,而是延伸。未来光储一体智慧能源的解决方案要服务于电网,因此,对电网的理解可能是未来企业生存下去的关键。

光伏业务板块方面,截至今年底,天合光能硅片产能将升至60 GW,电池增加到105 GW,组件120 GW。

在海外市场,据天合光能全球营销总裁杨豹介绍,除了已有的东南亚产能外,天合光能还将新加两大海外产线,一是5 GW美国组件产能,预计今年四季度投产,二是印尼产能,会在今年三季度投产。

杨豹表示,截至今年3月,天合210尺寸组件出货量已达120 GW。随着天合及同行出货量的增加,210尺寸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其他尺寸的组件会逐步被淘汰。因为210尺寸组件具有很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

对于目前产业链的价格,杨豹认为,基本已经到了各家公司成本的边缘,这也是很多公司今年一季度陷入亏损的重要原因。当前组件价格,已足够提升电站投资人的项目收益,预计接下来,价格会在底部稳定一段时间,随着二三线公司逐步从市场退出,供需会逐渐趋于平衡,价格将触底反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