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中国应限制“地沟油”出口

“地沟油”可通过可持续航空燃料工艺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余锋认为,应把绿色航煤的产值、利润都留在中国。

霍尼韦尔UOP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图片来源:霍尼韦尔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这么好的‘地沟油’为什么要出口呢?为什么不能限制出口?”

6月14日,霍尼韦尔UOP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内,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提出上述观点。

当日,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旗下UOP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举办了十周年庆典活动,该基地占地逾160亩,是霍尼韦尔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也是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在华首个催化剂生产基地。

“地沟油”指废食用油。通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工艺,废食用油能够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

可持续航空燃料是目前航空业内普遍认为最好的低碳解决方案之一,除废食用油外,动物油脂、秸秆等均可作为原材料,目前全球超过80%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基于“地沟油”。

霍尼韦尔UOP旗下的EcofiningTM工艺,能够将废食用油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转化率达90%。

据余锋介绍,废食用油的市场价格约为6000元/吨,通过后期的加工,将其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后,每吨的价格能够涨至2500美元(约合1.8万元人民币),并且还能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80%。

余锋指出,中国每年废食用油的产量约1000万吨,最终回收约500万吨。去年有约200万吨的废食用油出口,留在中国本土的并不多。

当前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约为3%。余锋称,由于包括建筑、汽车在内的高排放行业正在大幅度降碳,如果航空业不行动,到2050年,全球航空业的碳排放将有可能达到全球碳排放的25%。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绿色航空燃料出台了扶持政策,部分地区对于境内起飞飞机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使用比例做出了要求。

例如,欧盟要求,到2025年欧盟机场起飞的飞机所用可持续航空燃料需占总燃料的2%,到2030年占比需达6%,到2035年占比需达20%,到2050年占比需达70%。

霍尼韦尔UOP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石文才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会推出类似的规定。他表示,一旦中国要求1%、2%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添加量,一个巨大的市场就能够被促成。

石文才同时表示:“眼下,中国绿色航煤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大家愿不愿意做这个项目,而是如何确保有‘地沟油’这个原材料。”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废食用油出口国。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6月28日发布的报告,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需求激增,中国很快就会用尽废食用油。

“中国应限制‘地沟油’出口,把绿色航煤的产值、利润都留在中国。”余锋说。

截至目前,霍尼韦尔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工艺已经应用在中国两个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基地中。

2022年,霍尼韦尔与嘉澳环保达成战略合作,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打造大型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2023年,双方再次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现有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装置合作基础上,推动在连云港市打造第二套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装置。

去年,霍尼韦尔与四川金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四川省遂宁市打造年产量30万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基地。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