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信博董事长蔡浩:与光伏主产业链不同,支架盈利空间仍在

蔡浩认为,高端产品永远稀缺,光伏出海要融入当地环境。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今年公司的订单量还在持续增长。”

在上海SNEC光伏展期间,中信博(688408.SH)董事长蔡浩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不同于光伏主产业链参展商时不时流露出来的“愁容”,蔡浩身上展现的更多是轻松感和自信。

去年,主营光伏支架的中信博净利大涨近七倍,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高增长,在行业淡季的情况下业绩仍同比增长近三倍,和一众亏损的光伏龙头企业相比,形成极大反差。

在SNEC上海光伏展期间,中信博与东方电气(600875.SH)、电建国际、中能建建筑等多家EPC企业达成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拿下了中国电建华东院沙特1.2 GW、中能建建筑鄂尔多斯500 MW等在内的签约项目,总计超过2.3 GW。

“所谓行业过剩、同质化或者低毛利,主要指光伏组件领域。造成这个局面主要因产能过多,且又面临着贸易壁垒的重构,竞争白热化。”蔡浩称,但跟踪支架不同,在行业中技术壁垒较高,盈利空间和组件有很大差别。

中信博董事长蔡浩 图片来源:中信博

光伏支架被称为光伏电站的“骨骼”,其性能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投资收益,是地面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中,跟踪支架能够通过自动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实现最大化的太阳能转化率,在技术门槛、发电效率上明显高于固定支架。

跟踪支架是目前中信博的核心产品,主要分为平单轴跟踪支架、斜单轴跟踪支架等产品。

蔡浩表示,组件是标准化产品,而支架是具体解决方案,具有更强的创新性,其项目、定制及量产属性和光伏主产业链有所差别。因涉及到结构、驱动、对环境的观察、场景复杂性等考虑因素,支架需跨界的方面也较多。

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2020年登陆A股科创板,总部位于江苏昆山。蔡浩的创业史可从五金、钢结构配件行业说起,后逐渐转型到光伏行业的固定支架、跟踪支架,再从国内到国际贸易,在这个过程中创立了上市平台中信博。

“发展到目前的规模,也是时代给予的发展机遇,赶上了好的行业。”蔡浩称。

中信博的大部分市场在光伏集中式领域。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信博光伏支架累计安装量近68 GW,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安装了近1600个项目。

中信博展台支架产品 拍摄:马悦然

蔡浩表示,光伏支架成本影响因素,主要在钢材结构、大宗商品等方面。

“利润最终情况还是要看创新。同质化的永远是低端产能,高端产品永远稀缺。创新能够支撑技术、产品的差异化和领先,支撑企业活在高利润市场。”蔡浩称。

他认为,未来支架的创新点更多在对于场景的适应性。比如地面电站需要辅助物,好的地形越来越少,需要去关注复杂地形,比如水面的农光、渔光等场景。

此外,支架将聚焦智能化、数字化的创新,以及智能运维等,比如跟踪+智能清洗机器人的模式。另外还包括诸多金融手段、商业模式的创新。

此次上海SNEC展,中信博推出“跟踪+”解决方案,产品方面包含了天柔、天聚、天双、天际、天智五个系列,可实现全维复杂场景产品适配、全生命周期电站智能运维,号称能最大程度地解决了支架市场优质用地减少、光伏用地环境复杂等行业痛点,可实现更高发电增益、降低运维成本等。

中信博也是较早布局海外的光伏企业之一。该公司现已在中国、日本、印度、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智利、巴西、越南和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市场服务中心。

今年4月,中信博与沙特工业城市和技术区管理局(MODON)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就中信博沙特吉达工厂土地使用及建设等达成一致。该工厂建成后,综合支架产能将达3 GW,可辐射中东地区市场光伏项目供应,叠加中信博全球供应链体系,其可在当地具备10 GW交付能力。

这是中信博继印度古吉拉特工厂后的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

蔡浩认为,全球光伏行业需求仍呈增长态势,欧洲国家等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未来印度、中东、欧洲、拉美将成为业绩增长点。

但目前深入美国市场有一定的难度和壁垒。蔡浩表示,此前跟踪支架做得较好的企业多是美国企业,早期已抢占市场,所以当地用户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较弱,未来将考虑和当地企业合作建厂。印度、中东和中国则是中信博的优势市场,该公司计划未来重点在欧洲和拉美发力,同时考虑布局美国。

现在做全球市场,不是国际贸易,而是全球化。全球化不但要‘走出去’,更要‘融进去’,为当地社会的研发、生产、制造、就业、社会责任做贡献。融进去后,在一个区域竞争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就不会面临更多贸易壁垒等问题。”蔡浩称。

在蔡浩看来,海内外市场最大的区别是在价格问题上。国外市场在考虑产品选择时看重更多因素,例如企业的平台能力、品牌声誉、产品服务、供应链布局等,而非一味追求低价。

中国光伏通过充分竞争,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蔡浩呼吁,行业参与者应维护好这个行业,尤其在国内要控制低端产能的扩张及低价竞争,“否则,这也是在行业资源层面的一种内耗。”

在聚焦跟踪支架这一主业的前提下,近年中信博也在拓展包括BIPV业务在内的战略性业务,同时有计划延伸到新能源主航道。

BIPV是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光伏发电系统,通常与建筑结构相集成或相结合,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去年,中信博BIPV业务模块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65.16%。

为了支架的轻量化、降低成本,该公司业务也延伸到了组件边框以及其他新材料新工艺创新等环节。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