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泽:保险业应找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点,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险产品体系

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有信心以发展解难题。

来源:主办方提供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6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开幕式上表示,保险业应找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有信心通过发展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动保险业开创新局面。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李云泽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保险源于互助共济、风险共担,与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天然契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第一,保险可以筑牢经济安全网,提高经济韧性、增强市场活力、对冲周期影响。但从金融结构看,保险业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而国际平均水平在20%左右。加快发展保险业,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从资金供需看,保险资金久期长,具有跨周期属性。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第二,保险可以筑牢社会保障网,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增强社会保障的均衡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实施健康中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要求不断提高,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加快释放。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居民储蓄率较高,发展养老健康等保险保障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第三,保险可以筑牢灾害防护网,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类灾害易发多发。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到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事故,保险业通过分散风险、及时理赔、推动预防,能够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因此,保险业应找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李云泽建议,首先,保险业应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完善“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机制,更好发挥集成电路共保体作用加大保险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业投资等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推动新能源车“愿保尽保”,鼓励保险机构加强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其次,保险业应围绕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将推动加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最后,保险业在安全应急方面应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今年年初,全国首单全灾种的综合巨灾保险在河北正式落地。未来,还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加快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损失补偿和事故预防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李云泽还指出,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看,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有信心以发展解难题,推动保险业开创新局面

李云泽建议,第一,未来,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引导保险机构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产品供给,完善保障服务,推动供需更加适配。下大力气改革销售体系,开展保险中介清虚提质行动,持续推进“报行合一”,全面深化银保合作,探索优质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代理试点,持续提升销售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

第二,继续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去年,已经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未来,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推动保险机构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探索开展长周期考核。

第三,将加快推动健全金融法治,加快高风险机构改革化险坚决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宣传普及,引导保险机构精心呵护行业信誉,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成为保险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和自觉遵循

此外,在保险业对外开放方面,李云泽表示,将继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启动一年之际,近期,将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相关产品,放宽临港新片区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鼓励中保投资公司在沪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功能,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落地。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