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形式大于内容”的瑞士峰会后,俄乌冲突走向何方?

专家认为,迄今各方虽有谈判意愿,但都没有做好谈判准备,短期内俄乌僵局仍难解。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出现一些积极趋势,即越来越多国家正转向实用主义的解决路线。

2024年6月15日至16日,瑞士主办举办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走过参会领导人面前。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婷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2024年6月15日至16日,首届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在瑞士布尔根施托克举行。乌克兰和西方主要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参会,中国决定不参加。俄罗斯未受邀。据主办方瑞士政府的说法,此次峰会旨在启动和平进程,以及确定实现这一进程的步骤。然而,两天的峰会结束后,13个国家拒绝在联合公报上签字,其中包括参会的5个金砖国家,以及印尼、泰国、墨西哥等区域国家,下次峰会的具体时间也没有着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峰会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也没有解决核心问题,甚至下次峰会何时召开、俄罗斯是否参加、俄乌和谈何时启动都没有明确时间表。他认为,迄今各方虽有谈判意愿,但都没有做好谈判准备,短期内俄乌僵局仍难解。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出现一些积极趋势,即越来越多国家正转向实用主义的解决路线。

谈判火候还没到

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给出开启和谈的前提条件,即乌军完全撤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4个地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隔空拒绝,并给出己方和谈的条件,即俄罗斯立即从上述4地撤军。

对此,张弘认为双方并没有做好坐下来谈判以及妥协的准备。而从理由来看,双方也各有难以让步的考量。

从前方战场来看,俄罗斯目前占据优势,更有底气和耐心提高谈判要价。稍早前,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称,今年前5个月,俄军已夺占乌克兰近880平方公里领土。

张弘表示,目前战场的主动权和优势在俄罗斯一侧。另外,普京已将俄乌冲突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和民族生存问题,这意味着他在政治上妥协的空间较小。而熬过了西方十几轮制裁的俄罗斯,国内经济以及军工体系基本适应了目前形势,已经做好了与西方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从乌克兰方面来看,也难有妥协空间,主要原因在于乌国内民意基础。

“接近80%的乌克兰社会民众反对割地求和。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愿意乌克兰认输。如果乌克兰割地求和,则意味着西方割地求和,同时也意味着西方在欧洲乃至全球安全问题上可能都要接受俄罗斯的否决权。西方正试图通过加大援助来帮助乌克兰打破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张弘说。

2024年6月15日至16日,瑞士主办举办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场上。图源:视觉中国

实际上,在峰会召开前,西方接连出招。6月13日,七国集团领导人同意以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利润作为抵押,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同日,美国还与乌克兰签署了为期10年的安全协议,提供军事援助和训练。14日,欧盟又透露,27个成员国已经“原则上同意”与乌克兰开始入盟谈判。

美西方这一系列动作在张弘看来无益于和谈,而是在浇油拱火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此次峰会,则意在为新一轮援乌造势。在这种情势下,俄乌和谈的火候还没到。

只倾听不背书

据瑞士方面消息,此次峰会有91个国家或组织的代表出席,其中包括50多个国家领导人。不过,作为冲突的另一当事方,俄罗斯并未受邀参加。中国也未参加。

西方媒体多有强调,此次峰会目的之一是西方希望拉拢更多南方国家支持乌克兰。然而峰会结束后,主要南方国家并未如愿选边站队。几个金砖国家均拒绝签署公报。沙特外交大臣还强调,“任何可信的和平进程都需要俄罗斯的参与。”

彭博社认为,未能赢得主要南方国家的支持,乌克兰在此次峰会上受挫。

张弘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公报的立场与金砖国家立场不一致。金砖国家寻求的是中立、平衡、全面地解决俄乌冲突,不是简单的为西方和乌克兰背书。而峰会公报的一些政策主张缺乏可操作性。比如主张将扎波罗热核电站交给乌克兰控制的要求,不符合金砖国家立场或者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所以他们“只倾听不背书”。此外,金砖国家都与俄罗斯保持着较好的经济、安全和外交关系,不希望破坏合作。

2024年6月15日至16日,瑞士主办举办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场上。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中国缺席此次峰会,中国外交部已作出过回应称,中国重视瑞士举办此次峰会,今年年初以来也一直同瑞方以及乌克兰在内的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但中方反复强调乌克兰和平峰会应当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的要素。中方难以参会,正是因为本次会议无法实现这三点。

“中国衷心希望和会不要变成制造阵营对抗的平台,不参会并不代表不支持和平,个别国家即使参会,也未必真心希望停火止战,关键还是要看实际行动。”6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应询回应称,而中方对于和会的要求体现在近期同巴西共同发表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中。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和巴西的“六点共识”包括:呼吁各方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出路;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等和平核设施;反对割裂世界,制造封闭的政治或经济集团。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对于俄乌冲突的走势,张弘认为,短期内僵局难解,仍然将以战为主,和谈的整体局势依然紧张。但从中长期看正出现积极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认识到和谈的重要性。除了不愿站队的南方国家,西方国家内部也开始出现一些反思声音,对于解决方案,部分国家已经从一开始的只坚定强调西方方案的理想主义,逐渐向寻求外交解决的现实主义转变。

“过去西方完全无视俄罗斯以及南方国家的和谈建议,一味地向乌克兰提供军援,要求乌克兰打败甚至肢解俄罗斯。”张弘说:“现在大家都头脑冷静下来了,开始意识到妥协的外交方式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既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理想模式,也不能完全按照俄罗斯的理想模式,而是要基于俄罗斯、乌克兰、北约的力量对比现状,以一种相对现实可行、理性的方式去解决。”

此次峰会的主办方瑞士就是一个例子。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早期,瑞士加入了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外界对此不乏批评声,认为瑞士放弃了这一外交原则。

此次峰会也引发分裂反应。路透社称,此次峰会是瑞士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请求而主办的。但是批评者指出,俄罗斯并未受邀参加这一和平进程。瑞士下议院最大党团“瑞士人民党”(SVP)主席尼尔斯·菲希特 (Nils Fiechter) 更是直言此次峰会“令人尴尬”。他对俄罗斯媒体表示,主办这次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峰会,有损瑞士的传统中立立场。

不过,张弘认为,瑞士同意主办此次峰会的原因之一还在于想要打破外界此前的批评,彰显“独立中立国”的立场。而从此次会后公报的措辞来看,并不能得出瑞士完全支持乌克兰的说法。他认为,作为主办国的瑞士,也为乌克兰施加了一些压力,比如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说法改成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

另外,瑞士总统维奥拉·阿姆赫德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持久的和平解决方案必须双方共同参与。”

但张弘认为,瑞士的立场离真正的中立还有一点距离。但它的立场正在发生变化,已经从最初坚定制裁俄罗斯,到现在后退一步,推动乌克兰和平峰会,这也代表了部分西方国家的一个微妙转变。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