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副总裁马维铭:加强海外市场本地化布局,美国跟踪支架工厂正在选址

跟踪支架在欧美市场渗透率约90%,在中国市场渗透率约10%。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郭净净

界面新闻记者 | 郭净净

6月14日,在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上,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跟踪支架事业部总裁马维铭对界面新闻称,经历三年疫情,在文化融合、技术融合等等综合考验下,天合跟踪支架业务的全球产能规模实现全球第五、第六的出货量,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不过,这离天合要求力争行业前三的大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

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跟踪支架事业部总裁马维铭

加快海外建厂

据了解,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光伏组件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05GW+,相当于9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2023年,该公司实现年营收1133.92亿元,同比增长33.32%;实现归母净利润55.31亿元,同比增长50.26%。天合光能于2020年6月10日登陆科创板上市,是首个在科创板上市的光伏企业。

2018年,天合光能进军跟踪支架领域,于当年5月收购全球首批光伏跟踪支架企业之一、西班牙公司Nclave51%股权,并在2020年9月收购Nclave剩余49%股权;此后Nclave成为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并更名为天合跟踪。此项收购不仅是中国光伏企业收购海外跟踪支架企业的首个案例,也是天合光能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案。

目前天合跟踪在全球开发超过5GW的太阳能,在中国、亚太、欧洲、拉美、北美等全球多个地区拥有运营中心,旗下拥有开拓者1P、开拓者2P、安捷等产品,企业自研的智能控制系统包含智能算法和智慧云平台。截至2023年底,天合跟踪为全球60多个国家的700多个光伏电站提供智能跟踪解决方案,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累计出货量超20GW。

图片:天合光能展台,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拍摄:界面新闻郭净净。

按照天合光能的规划,2024年海外支架需求仍然旺盛,预计还有20%以上增长;公司2024年支架出货量相较2023年预计将实现50%左右增速。2023年公司跟踪支架出货主要集中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市场,其中欧洲市场占比最高。“天合对于海外布局方面可以说是比较早,投入力度也比较大。” 马维铭对界面新闻称。

对于当前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马维铭对界面新闻指出,为应对这方面挑战,天合光能加强本地化布局,欧洲本地就有供应能力,产能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天合在拉美市场选择于巴西建了支架工厂,在印尼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合资建设了1GW电池和1GW组件工厂,在中东也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美国组件工厂正在建设,跟踪支架的工厂也有所规划,具体选址还要进一步讨论”。

与其他出海布局的公司一样,马维铭对界面新闻坦言,天合在海外建厂布局也会遇到员工成本、配套供应链、政治法律文化环境适应等各方面难题,“我们中国的配套供应链十分完整、也比较集中,比如江浙沪就能找到组件的边框、丁基胶等所需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在美国也能找到,但配套没那么集中,物流综合成本相对中国要高不少。”

中国跟踪支架市场渗透率10%

尽管困难不少,马维铭对于天合光能的出海布局颇有信心。以天合跟踪布局为例,他对界面新闻指出,Nclave本身就是有技术底子的公司,天合自身研发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在全球来说也是比较领先的;“天合跟踪支架不单单提供了不停跟着太阳转的发电功能,而且提供了全站级的对整个发电过程的监控能力。”

目前光伏支架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两大类。其中,跟踪支架是一种能够跟随太阳转动的特殊支架;与传统的固定支架相比,跟踪支架通过实时跟踪太阳轨迹以实现光伏板与太阳光的最佳角度匹配,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低的度电成本。

2023年,天合光能发布开拓者1P跟踪支架产品,搭载自研Super Track智能算法,实时监测和分析跟踪支架行列的辐照度和遮挡条件,自动调整跟踪支架角度;该产品与700W+组件适配,相比630W组件,平坦地形下两者结合的典型工况下可降低0.038元/W的BOS成本,IRR增益0.4%。2024年2月,天合跟踪发布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包含了智能电控系统、天合智慧云以及Super Track智能算法,发电量增益最高可达8%。

图片:天合光能展台,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拍摄:界面新闻郭净净。

根据天合跟踪相关报告,2023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约70GW,2027年有望提升至150GW,复合增长率21%。马维铭对界面新闻透露,从跟踪支架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来看,欧美市场目前渗透率约90%,其中北美90%、欧洲60%,此外拉美市场渗透率约70%、亚太市场渗透率约40%,而中国市场的跟踪支架渗透率仅约10%。

目前我国跟踪支架的渗透率相比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马维铭对界面新闻指出,“相对于海外市场,中国市场布局跟踪支架的难点,还在于电力消纳问题、选址限制及国内产业升级局限、政策调整等方面。”长远来看,跟踪支架仍是未来行业大势所趋。天合跟踪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有望在2026年左右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