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全国累计超6亿人参与互联网众筹,九成用户筹不到足够医疗费

互联网众筹的极高社会关注,也为互联网保险行业带来了流量。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近十年以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的快速发展,活跃在各类社交媒体中的各类大病网络众筹项目已屡见不鲜

6月11日,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大病网络众筹用户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14年9月第一家大病网络众筹平台——轻松筹成立以来,我国大病网络众筹行业发展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预计2024年筹款累计值将达到979亿元。

仅一成众筹用户能够筹到目标金额

《报告》指出,全国已经有超过6亿居民参与过医疗筹款项目的资金募集与捐款活动,社会关注度极高。

众筹受访者平均治疗费为39万元,众筹目标金额平均为22万元,仅一成众筹用户能够筹到目标金额,实际单次能筹到的平均金额为3.8万元,40%用户最终能筹到目标金额的一至三成。

数据显示,大病网络众筹用户中,筹款者年龄集中在35岁之后的,比例超过60%。而95后和00后则偏少。此外,众筹用户的家庭年收入情况为:57.3%的筹款用户经济状况不佳,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元。

报告》显示,大病网络众筹平台对于提升用户医疗保障意识、沟通医疗保障产业端各参与者均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对于筹款患者而言,大病网络众筹不仅缓解了救治资金的燃眉之急,同时平台拓宽了他们对于创新疗法、特效药物等信息的获取途径,使他们拥有更多医治选择、增加治愈可能性;其次,大病网络众筹项目在激发捐款者对于社会慈善事业关注的同时,亦会引发其对于自身及家庭健康保障需求的思考。

《报告》也显示,调研的受访者们认为,求助者家庭的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筹款文章吸引人与否,均是影响筹款效果的重要因素,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众筹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款文章的吸引力。此外,近50%的筹款资金来源,依旧是患者的亲朋好友。

从互联网众筹到互联网保险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互联网保险”正成为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等众筹平台重要的流量变现业务。例如,用户加入水滴筹后,往往还能看到“水滴保”板块,可以引导用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来规避风险。

《报告》也显示,大病和众筹经历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保障意识。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后悔没有提前配置保险,70%的受访者在病后选择给家人配置上商业医疗险,以此规避未来不确定的健康风险。此外,使用过网络众筹平台进行大病筹款的用户,购买相关医疗保险的意愿会高于一般人,这也是网络众筹平台受到各类商业保险公司青睐的原因。

《报告》认为,目前国家医保覆盖较广,对疾病治疗费用覆盖有巨大作用和价值,但由于重大疾病的医疗花费高,被调研的众筹用户在医保报销费用后,仍旧存在58%的医疗费用缺口。其中,有商业保险的众筹用户,医疗费用的缺口会降低到32%。但商业保险的整体渗透率不高,仅13%的受访者表示拥有商业保险。

蚂蚁保健康险负责人沈晔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用户因为受到网络众筹的触动,开始思考自己的医疗保障,增强个人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防止因病返贫。有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个体风险管理和健康保障越重视,所以对商业医疗保险需求越旺盛。

蚂蚁保数据显示,2023年投保医疗险的用户同比增长30%,惠民保产品的普及,也印证了大众对健康保障的认知、实践在快速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郭金龙也表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医保之外,人人都应该配置健康险

2020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健康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全民医疗保障网络。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相得益彰,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医疗保障机制,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疾病与风险防护。医保作为社会保障基石,大病网络众筹作为临时救急不确定性大,每个家庭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配置合适的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必要补充。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