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公司回购金额已近千亿港元,今日生效的库存股新规将产生什么影响?

有利于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611日港交所库存股新规正式生效。

所谓库存股,即是公司(在其注册成立地点的法律及其公司章程或同等组织章程文件许可下)购回并以库存方式持有的股份。

据中信建投证券介绍,库存股是指上市公司回购并以库存方式持有的非流通股票;通常而言,为防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利用库存股作为其巩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手段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回购获得的库存股所附带的股东权利(包括股息、分派及投票权等)将暂时失效,直到库存股重新被出售或转让成为市场上的流通股股票。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库存股股数将不被包括在已发行的股份总数内。

20231027日,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就建议修订《上市规则》以推出库存股份机制征询市场意见。2024412日,港交所对《上市规则》进行相应修订,并于611日生效。

修订中,禁止在以下情况下在联交所进行库存股份再出售:即拥有未披露的内幕消息;公布业绩前30天内;或明知交易对象为核心关联人士。

彼时的咨询文件中指出,《上市规则》要求所有购回股份自动失去其上市地位,这些发行人仍无法持有库存股份。倘若上市发行人可以库存方式持有购回股份以待日后市况许可时再行出售,他们便可更灵活更快速地调整股本,从而降低其资本成本。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旋此前表示:“很高兴看到市场非常支持在《上市规则》引入新库存股份机制,相信有关措施可为发行人提供更多灵活度,方便他们透过股份购回及再出售库存股份来管理其资本结构,同时维持有关发行人的股份交易公平有序,并确保股东获一致及公平的待遇。”

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近年来,港股的回购趋势有增无减。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公司回购总额已经来到了969.88亿港元,突破1000亿港元也近在咫尺。上一年的回购金额为1269.38亿港元。

具体该措施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袁梅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港交所新的库存股机制已经正式生效,允许上市发行人以库存股形式持有回购股份。简而言之,港股公司回购回来的股份可以不用再注销了,或便利更多公司发起回购。

袁梅坦言,在此之前,港股回购的股份必须注销,而现在可以库存方式持有,用于员工股权激励、稳定股价、灵活融资等等。当前全球多数市场,包括美股和A股都“允许库存股存在”,新规体现了港交所正在与时俱进,与国际市场接轨。

有港股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在新规之下,大股东可在低价时回购,在股价升高/反弹时仍有机会沽出。”

富途研究团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新条例生效后,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的股票可以不再强制注销,而是作为“库存股”持有,允许公司将回购股票用于多种用途,如员工股权激励,转售库存股来融资,或作为支付收购资产的对价。这一举措提升了股份回购的灵活度,有利于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回购的股票不再强制注销后,可能令市场对回购计划提升股东回报的实际效果产生部分疑虑,特别是在重新计算股东回报的时候会疑惑是否有注销存在,这将使得港股投资者的投资难度有所提升。”富途说。

富途指出,过往港股上市公司进行回购时面临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使得其在“静默期”内缺乏有效的市值管理手段来稳定公司股价。近年来,港股市场波动较大,上市公司常态化回购以稳定股价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新规后,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将不再受到“静默期”的严格时间限制,将延长回购的时间窗口,利于港股上市公司股东回报水平的提升和股价的稳定,对市场平稳发展是好事。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坦言,以前回购就要注销,令流通股减少,对股价会有实质帮助。现在虽然不需注销,只是先持有作库存,未来可以再释放于市场。但一般投资者其实不会分得太仔细,情绪上仍然利好。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