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档票房不到去年一半,电影市场为何寒气逼人?

用户习惯还需要培育。

《走走停停》官方剧照 图源:豆瓣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友发

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过亿的端午档,再次显示出近期大盘的乏力。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21时,2024端午档(6月8日-6月10日)档期票房3.78亿,这一数据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2014年的4.39亿。

在近十年的端午档中,除去影院停摆的2020年,今年的端午档表现仅好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2年。

2014年-2024年端午档总票房 图源:灯塔专业版

在今年的端午档,总场次达到了139.6万,高于去年端午档的128.2万,也刷新了中国影史端午档总场次数纪录。但观影总人次仅有947.2万,不到去年的一半。

缺乏头部大片的带动,是今年端午档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

虽然有11部新片进入端午档,但档期内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过亿,其中票房最高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档期内票房也只有7027.6万。而在去年,《消失的她》和《我爱你!》档期内票房分别为5.01亿和1.05亿。

假期旅游的热潮,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电影市场的表现。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尽管如此,不算明显的旅游人次增幅,仍然难以解释断崖式下滑的端午档票房。

高考和端午档的重合是另外一个影响因素,这让大量考生和家长失去了在假期走进电影院的机会。随着2003年将高考时间前移至每年6月7日为首日,在2008、2016、2019年之后,今年的高考是第四次与端午相逢。不过在2019年和2016年的端午档,其档期票房仍然达到了7.2亿和8.4亿。

今年端午档失效的核心原因,仍然是影片缺乏足够的话题性。端午档票房前二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和《扫黑·绝不放弃》,豆瓣评分目前为6.6和7.0,难以形成口碑效应。而口碑较好的《走走停停》(7.9),又受限于其文艺片的定位,难以取得较大的票房突破。

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引进片的失效亦是今年端午档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在疫情之前,作为小档期的端午档比较依赖海外大片来抬高票房,从2014年到2019年,连续六年的端午档票房冠军都是引进片。

在最近几年,引进片在国内票房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今年好莱坞整体的表现一般,但《周处除三害》等批片的出彩表现起到了加热大盘的作用。

在今年的端午档,表现最佳的引进片是6月1日定档的《加菲猫家族》,档期票房也仅有5051.7万。而在北美获得票房周冠军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和《美国内战》,这次端午档的档期票房只有2482.7万和959.8万。

引进片失效,就需要国产电影来填补空缺。去年端午档的成绩,得益于《消失的她》对大盘的带动作用。但在今年,显然缺乏同等体量的国产作品来带动市场。

更值得警惕的,是端午档反映出来的大档期之外用户观影需求的消失。

去年电影票房增长显著,但用户观影习惯仍然没有回到疫情前。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2023年观影总人次恢复到12.99亿,同比2019年的高点下降了25%,人均观影频次上升到2.58次,但仍然低于2017-2019年的人均观影频次,分别为3.38、3.38和3.25。

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及观影总人次 图源:《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

具体到端午档,2014-2016年,端午档的观影人次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到2019年一直保持着2000万以上的年观影人次,这证明此时观众已经形成了端午档稳定的消费习惯。经历了疫情的中断,去年端午档观影人次重回两千万,而今年观影人次的断崖式下滑,证明了这一习惯并没有完全回归。

周末观影习惯的改变十分明显。哈尔滨市中影中数影城的小艾告诉界面新闻,观众仍然没有恢复疫情前培养起来的观影习惯,以往周末的观影人数会有明显上涨,但现在每周只有周五下午五、六点到周六观影人数会有增长,到周日就再度下降。

“很明显,今年大家周末首选不是去看电影。”小艾称。

观影习惯变化的另一个例子是零点场的减少。在疫情前,引进片十分喜欢选择零点场的排片,据猫眼数据统计显示,《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内地上映时零点场票房取得1.88亿人民币。据小艾观察,在疫情之后,很少再有引进片选择“零点场”的放映方式。

宣发时间的缩短也减少了电影的关注度。由《每日经济新闻》和万达电影联合出品的《2023强影之路》显示,2019年票房10亿+影片的宣传时长均值是63天,2021年下降到50天,而截至10月10日,2023年九部票房10亿+影片的平均宣传时长仅44天,呈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极限定档”成常态,甚至不少电影选择裸发,这导致了社交平台和内容社区关于电影的讨论也要弱于往年。小艾观察到,“很多电影点映和定档,观众都不知道,片子快下映才发现。”

端午档的惨淡表现,也影响了暑期档之后的发展。大盘没有被三天的假期加热,这也会让一部分没有定档的电影继续保持观望状态。当然,在小艾看来,这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大盘表现不好,电影不敢定档,让大盘变得更不好。 ”

作为影院从业者,小艾希望能够有更多头部的电影上映,从而激活低迷的市场,“很多新片都出现在了影院的贴片广告中,但迟迟不定档,这也消耗了观众的热情。”

(文中小艾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