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力挺城市更新,但仍需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分析师表示,中央补助资金要发挥最大效用仍然取决于地方财政资金的配套投入能力。

2024年5月27日,北京,中关村广场城市更新项目工程已经过半。图片来源:CFP

记者 辛圆 王珍

中国将迎来一轮“城市更新”的热潮。财政部近日发布了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首批拟支持15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2亿元。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评审结果公示名单,首批15个城市为(按行政区划排序):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曾于今年5月初发布《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

根据安排,城市更新示范工作支持对象是地级及以上城市。2024年,每省(区、市)可推荐1个城市参评,首批评选15个示范城市,重点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大城市倾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等。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中央财政对不同城市的补助幅度做出了具体安排,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

中指研究院研究总监吴建钦告诉界面新闻,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注意到,资金使用方向主要集中在以往较难推进的公共空间更新、老旧片区改造等领域,有利于加强示范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空间更新的积极性,最大程度惠及居民。

另外,吴建钦认为,在此政策支持下,各地政府能够结合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分配一定比例的中央补助资金,叠加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同时,通过鼓励城市申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他城市参与城市更新行动的积极性。

吴建钦还认为,通过补助资金申请条件的设置,以及开展效果与补偿标准的关联,能够有效引导示范城市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但总体来看,由于部分城市更新项目较难形成盈利模式闭环,中央补助资金要发挥最大效用仍然取决于地方财政资金的配套投入能力。吴建钦说。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21和2022年是各地城市更新政策出台的高峰期,年度出台的市级政策数量均在130项左右。2023年,超过15个省出台了超过30条政策,超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台了多达129条市级城市更新政策。

天强管理顾问执行董事、总经理祝波善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表示,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多方面积极影响。

“城市更新行动是治理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突出问题和短板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城市更新也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有机更新,培育城市发展动能的重要手段。”祝波善说。

今年3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透露,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有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倪虹同时提到,今年将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继续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今年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

根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城市开始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中国经济新风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2023年我国城市更新行业市场规模已超6万亿元,预计2029年我国城市更新市场规模将超9万亿元。

祝波善在采访中强调,受城市更新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运转周期长,规划难度高的客观因素制约,依靠政府“一元主力”的财政支持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关注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城市更新,要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城市更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多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他同时表示,与传统的开发模式不同,城市更新更要更注重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意味着参与主体需要从项目初期就考虑长期的运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投资回报。城市更新要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长期的稳定运营。

中指研究院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未来城市更新的政策趋势将体现出明显的三条主线,涉及城中村改造政策,市场主体积极性调动和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