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八大商圈店经营决策总结

商业区的顾客形态多样化,但以年轻顾客为主,消费冲动性较大,固定指定购买较少,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还具有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特点,对品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文:龚云

由于不同商圈商业形态不同,其客群特性和消费特点也有所差异,就目前零售药店的布局来看,根据其所处商圈基本可以分为商业区店、住宅区店、医院区店、文教区店、办公区店、工业区店、交通区店以及混合区店等类型。只有首先明确商圈的特性,依据商圈内的基本情况进行门店定位,才能使门店经营与商圈特点间的经营条件相互协调融合,从而创造经营上的优势。

商业区店:商品组合“宽+深”

商业区是指城市内部全市性或区级商业网点集中的地区。商业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的地段,通常以全市性的大型批发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商店为核心,由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专业性或综合性商业企业组成,其具有商户数量多、辐射能力强、流动人口大、租金高昂等特点。

商业区的顾客形态多样化,但以年轻顾客为主,消费冲动性较大,固定指定购买较少,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还具有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特点,对品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这类商圈适宜健康大卖场、超市店中店、国医馆、药妆店、DTP药房等业态的网点布局。在商品上宜采取“宽+深”的组合策略,即门店选择经营的商品种类多,而且每类经营的商品品种也多的策略,可提升门店吸引力,尽量满足顾客一揽子购物的需要,但考虑到超市所经营商品的竞争性,注意所经营的便利品品种要与超市的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类商圈较多作为零售药店的形象店,发挥旗帜作用。

住宅区店:商品组合“宽+浅”

住宅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按照居住人数的不同,可分为小型社区(人口规模约300~1000户)、中型社区(人口规模约2000~5000户)和大型社区(人口规模约1~1.5万户)。或按照商住比指标,又可以分为:(1)辐射型:商住比5%~11%,商业体量大,对外来客流要求高,对交通、人流、商业氛围要求较高。(2)中间型:商住比2%~5%,主要依赖于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兼顾周边。(3)内向型:商住比2%以下,基本不考虑社区商业的对外性,完全依赖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商业规模的大小可根据社区人口规模而变化等。

住宅区的顾客以社区居民为主,消费特征上品牌忠诚度较高、消费群体稳定,价格敏感度强,购物注重便利性、亲切感,健康需求多元化,家庭用品及慢病购买率高,店内滞留时间长,对专业化服务需求明显。

这类商圈更适合超市店中店、药超店、药妆店、药诊店等业态的网点布局。商品上宜采取“宽+浅”的组合策略,即门店选择经营的商品种类多,但在每一种类中经营的商品品种少的策略。这样既可以满足社区多元的需求,又避免因商品过多导致的动销率降低,并能合理控制资金占用。值得注意的是老社区的中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慢病及慢病服务应加以重视,而新社区则是年轻群体及年轻家庭的占比较大,在母婴用品及儿童类健康产品上有一定需求。

医院区店:注重临床处方药比重

医院区指商圈内有较大型医院,且主要受医院影响,客流以医院消费客流为主的区域。

医院区的顾客一般受医生处方影响较大,不轻易改变按处方的购买,其单价较高,但对价格关注度也较高。另外,部分衍生需求(如探访病人、住院日用品等)也是其消费特点。

这类商圈适宜专科药店、处方药调配药店、药超店、DTP药房等业态的网点布局。在商品结构上应注重医院临床药品的比重,可针对性增加临床处方药的数量。需注意的是,综合性医院区商圈的零售药店宜采取“宽+浅”的商品组合策略,既满足顾客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又与医院主力商品相对应,避免商品过深带来的商品动销降低。而专科医院宜采取“窄+浅”的组合策略,即依据医院专科的特点,突出与医院特长相对应的商品种类,并丰富该品类中的商品品种及关联商品,目的在于提升销售效率高、增加重复购买的可能性,并建立起药店的鲜明形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针对保健礼品、日用品等的衍生需求等,也可选择性地作为补充。

文教区店:药品需求以应急性需求为主比重

文教区是指学校相对集中的区域,或商圈内消费群主要以学生为主的区域。

文教区的顾客消费具有客单价相对较低、价格敏感度和品牌忠诚度低的特点。主要以应急性需求为主,如计生用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女性护理用品的销售较好,并且在药妆类产品上,因对药妆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尚未完全建立,也容易促进各类新品牌的药妆产品销售。这类商圈适宜药妆店、超市店中店、药超店、药诊店等业态网点设置。在商品上宜采取“窄+浅”的组合策略,即不主张过分扩大药品的品类,如慢病等,但可增加药妆、日用品等品类。特别是可以选择药妆类产品作为销售的突破口。

办公区店:药品需求以补充性、应急性为主

办公区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办公型物业相对集中的区域。

办公区的顾客更注重购物的便利性和商品品质,品牌忠诚度基本建立,对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客单价也较高。此类顾客进店购物的需求主要以补充性、应急性为主。

在这类商圈适宜药妆店、药超店等业态等网点的布局。商品上宜采取“宽+浅”的组合策略,尽量满足顾客补充性消费的需求。为扩大门店营业额,还可以适当在保健养生类产品谋求突破,如花茶饮片、季节性商品等。

工业区店:药诊店、药超店业态布局

工业区是指工厂、物流集中的专业区域,如产业开发区、物流集中地等。

工业区顾客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以日常性消费为主,价格敏感程度较高、品牌忠诚度较低。在部分工业区存在医疗不便的情况,故此顾客购买药品外,亦有健康咨询上的需求。

这类商圈适宜药诊店、药超店等业态的网点设置。商品上宜采取“宽+浅”的组合策略,在周边医疗设施相对不发达时,药店可充当诊所的角色,为顾客提供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和服务。

交通区店:顾客应急性需求明显

交通区一般指重要交通枢纽的所在地,其客流主要为交通流转的消费者,如长途车站、火车站、地铁枢纽等。

交通区顾客的行程急、门店滞留时间短,应急性需求明显。但城郊结合的交通枢纽往往已经形成区域性的商业商圈,并存了大部分商业区商圈的消费特点。

这类商圈基本适宜药妆店、药超店等业态的零售药店布局,商品上宜采取“窄+浅”的组合策略。但对已经形成商业商圈的交通枢纽区,可参考商业区商圈的药店定位来具体设计。

混合区店:多元化考虑

混合区店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的有机结合,如住商混合、住教混合、商办混合、办住混合等。同时具有多种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消费者呈多元化。具体业态定位应根据实际组成情况进行考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