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4%,或掣肘存量房贷调整

考虑到五年期LPR之前已有明显下降且银行业息差压力持续,后续调整的空间可能将收窄。

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继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低于1.7%,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54%的历史新低水平。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按照不同机构类型划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4.32%、1.72%、1.47%。

在此前业绩会上,多位银行高管都谈到了银行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存量房贷调整的后续影响,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小于贷款利率降幅。

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坦言,今年息差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一方面,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还将不断走低,另一方面,去年人民币LPR下降两次,将对今年全年形成影响。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也表示,“从短期来看,息差在低位运行,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已经出现了一些边际上好的变化。”

不过从趋势来看,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幅度已有放缓,今年一季度环比下降15BP,而去年同期下降17BP。

有银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存款利率的下调以及4月监管机构禁止手工补息,客观上都有利于延缓息差收窄的趋势。

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出《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其中明确,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要求银行展开自查,并在4月末前完成整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银行净息差压力接近触底。但对于净息差回升需要保持一定耐心,主要是由于存款市场回归常态需要一定时间,定期存款占比偏高,同时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等,未来一段时间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仍偏大。

5月17日,央行发布通知,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以来,大部分城市新发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在3.1%-3.5%之间,部分城市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在4%甚至更高。因此市场对于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再起。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界面新闻表示,除新发房贷和存量房贷利差扩大的因素,目前无风险利率继续下降,高息理财产品消失,房贷“高利率”的弊端开始显现,如果不调整,提前还贷可能会导致房贷余额减少。预计下一步,北京、深圳、上海、厦门等高利率存量房贷会下调。“目前国家将首付比例降至历史最低、利率不设下限,政策目的之一是稳定贷款规模和地产金融的加速效应,改变内需疲弱的预期,只有降低利率,才能鼓励大家持有杠杆,甚至再次加杠杆。”

前述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像去年9月那样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可能性不大,不过下半年可能会通过调整LPR实现存量房贷利率降低。

周茂华也表示,LPR存在下调的空间,目前国内存款市场仍存在失衡,定期存款占比仍高;年初以来国债利率进一步明显走低,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水平,为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创造条件。不过,考虑到五年期LPR之前已有明显下降且银行业息差压力持续,后续调整的空间可能将收窄。

从今年一季度整体数据来看,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57%,较上季末上升0.63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4%,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