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报告: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包括理解信贷供需规律和特点、有效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统筹好利率和汇率政策。

图片来源:CFP

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充足,但调控面临的挑战也增多,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把握好。

一是如何理解信贷供需规律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货币信贷要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这既是对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形势的重要判断,也对做好今后货币信贷工作提出新要求。

报告指出,首先,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规模已经很大,要深入理解盘活存量资金的内涵和作用,充分发挥好闲置、低效存量资金的作用,即使新增的货币信贷增长少一些,同样能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其次,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回归本源,信贷投向会有相应调整,以前投放比较多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信贷可能明显下降,同时,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未来,直接融资占比上升也会对贷款产生良性替代效应,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必能明显改善。最后,要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经济金融数据的匹配支持情况。贷款累积增量是一个比较好的评判角度,能客观全面反映一段时间信贷政策的力度大小,以避免个别月份增量的特殊因素扰动。

二是如何有效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结构性工具是具有信贷结构调整的数量型工具,定位于总量工具的有效补充。创设、延续或退出结构性工具时,既要考虑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也要考虑金融机构提升对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是未来结构性工具需要坚持的原则,其结果是要有效覆盖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且薄弱的领域,既牵引撬动金融机构扩大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又从中长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如何统筹好利率、汇率政策。2023年,国内利率稳步下行,而美元利率走高,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幅度一度超过200个基点,统筹保持好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对此,既要坚持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对于2024年人民币汇率,报告指出,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进入调整期,在通胀压力缓解背景下,美欧启动降息周期,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中性,同时随着海外经济体库存下降,带动出口增速回升,外部因素有利于支撑人民币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最终决定于我国经济基本面,2024年国内GDP增长目标在5%左右,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中国2024年经济增速为4.6%,未来国内经济回升长期向好。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稳健货币政策精准实施,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此外,受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影响,地缘政治形势变化莫测,如出现“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将助推避险情绪,美欧货币政策仍具有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波幅区间可能加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