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首台核电机组投产

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图片来源:中广核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又一台华龙一号投产发电。

5月25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宣布,当日8时,随着168小时试运行试验圆满完成,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

这是今年国内首台投产的核电机组,意味着中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上升至56台。随着该机组的投产发电,也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核电站二期全面建成。

防城港核电站位于广西防城港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座核电站,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2016年,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1、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采用了中广核自主设计的改进型压水堆技术CPR1000技术。

防城港核电站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两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80亿千瓦时。其中,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25日投产发电,为中广核的华龙一号首堆;4号机组于2016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在今年4月首次并网成功。

华龙一号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和中广核联合研发。

华龙一号采用177组堆芯燃料组件、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等多项设计特征。每台华龙一号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近100亿度,设计寿命为60年。

“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的投产发电,进一步验证了中广核华龙一号技术的安全性、成熟性、先进性,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振表示,中广核实现了华龙一号从技术研发、工程转化、到项目投产的全面落地,带动上下游5400多家核电设备企业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已具备核电整机设备100%国产化能力,有力促进中国的核电产业链韧性和实力的提升。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2021年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2022年3月25日,中核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随着近年核电项目核准加速,华龙一号已成为国内核电发展主力堆型,正迎来建设高峰。

去年7月末,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共六台核电机组。其中,华能集团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项目的1、2号机组,宁德核电项目获核准的为5、6号机组均采用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

去年12月,新获核准的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共四台核电机组也均采用了华龙一号技术。

今年2月,中国核电(601985.SH)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开工建设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首个项目。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漳州核电1、2号机组相继开工;2022年9月,漳州核电3、4号机组获得国务院核准

中核集团曾表示,漳州核电1号机组预计2024年内投产发电。

国家能源局要求,2024年,核电项目建成投产四台机组,新增装机500万千瓦左右,较去年目标提高了73%。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