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或生变:借鉴分类监管模式,不鼓励单纯冲规模

评级办法的整体导向是“质量重于规模”,即不再鼓励银行理财公司单纯冲规模。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近期正就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向行业内征求意见,这份评级办法的整体导向是“质量重于规模”,即不再鼓励银行理财公司单纯冲规模。

一位国有行理财子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证实上述情况确实存在,并表示“(接下来)应该还是防风险为主”。

理财公司的产品管理规模一直是各家银行年报中的重点信息,也是衡量一家理财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重点指标。

根据各银行年报,2023年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规模缩水,大行理财子中,除交银理财外其余五大理财子的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其中成绩最为“惨烈”的要数建信理财。

作为2022年国有行理财子的规模之王,建信理财2023年底规模减少了21.47%。反观股份行则在当年实现了超越,理财规模前三名都是股份行理财子,虽然龙头招银理财在2023年理财规模也减少了近5%。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规模在2023年经历了“巨变”,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规模则为27.69万亿元。下半年银行理财虽然“奋起直追”,但未能逆转战局,公募基金仍然具有领先优势。截止2023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6.8万亿元,较公募基金的27.60万亿元仍有差距。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全国银行理财综合能力评价会有涉及理财规模的考评,但此次评级办法征求意见与综合能力评级不同,评级办法更关注风险和合规层面,属于内控合规管理,更为严肃。

在2022年8月发布的《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曾经提及理财公司的监管评级。根据《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对理财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管,逐步建立理财公司评价体系。

那么接下来的理财公司评级可能会包含哪些要素呢?

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考虑到目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资管机构监管司统筹理财、信托、保险资管的监管工作,预计理财公司评级办法会比较多参考信托业和保险资管业的做法。“可以预见的是,理财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会采取分类监管的模式”。

目前,《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分别赋予20%、20%、20%、30%和10%的权重。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则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产管理能力、全面风险管理、交易与运营保障、信息披露等五个维度指标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综合评分。五个维度指标分别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

但相对于保险和信托,银行理财有着不同于二者的特点“对于理财公司来说,结合银行理财业自身的特点,应该特别强调投资者权益保护和行为监管,这是当务之急。”周毅钦表示。

虽然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由来已久,但理财公司仍然“年纪尚轻”。一位股份行理财子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对于银行理财这一相对“新”的资产管理机构,目前监管的重点,更多集中于投研能力、产品以及如何为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定收益的能力。

几位理财子人士也都表示目前这一评级办法仍处征求意见阶段,即使落地也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如果落地,这份评级办法将会给理财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周毅钦表示,监管评级结果将是监管机构确定监管标准和监管强度、配置监管资源、开展市场准入、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监管评级越差,非现场监管强度越大,现场检查的频率越高,范围也越大。监管评级越差,金融监管部门可能将对其业务范围和展业地等增加限制性条件。

上述理财公司人士也表示,评级的高低可能会影响理财公司开展创新业务的难度,比如之前的养老理财产品此类试点业务。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