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获批出任中信信托董事长

2023年,中信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49.76亿元,净利润26.28亿元,净利润规模位列行业第三。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中信信托副董事长转正了。

5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消息,芦苇的中信信托董事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不到两年时间,芦苇的职业生涯已完成四连跳。

2022年10月,芦苇被中信集团任命为中信信托党委书记,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子民调任中国华融总裁、执行董事;2023年3月,芦苇中信信托总经理职务获监管核准;2023年6月,本人又获批出任中信信托董事、副董事长,并继续兼任总经理。

而在“空降”中信信托前,公开资料显示,芦苇为1971年生人,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于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至1997年1月任职于北京青年实业集团公司;1997年1月后,芦苇入职中信银行,先后担任部门副总经理、部门总经理、香港分行筹备组副组长、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信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据中信信托2023年报,原董事长刘正均年报登记年龄58岁,在辞任中信信托董事长前,还同时担任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

不过,截至目前,中信信托官网的董监管一栏尚未完成变更。董事长一栏仍备注刘正均,总经理则由芦苇担任。

此次芦苇升任董事长后,是继续兼任总经理,还是总经理另有其人,仍未可知。

针对信托业转型,芦苇曾发文提到,当前,信托行业正处于最近20年来最困难的转型阵痛期,传统业务发展承压,创新业务起步艰难,民营地产、城投融资业务风险暴露,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下滑。

“信托行业的转型,归根到底,就是要在信和托两个字上下功夫。信,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强化市场信任。信托关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委托人的信任就是我们开展业务最基本的条件。托,就是以服务创造价值,坚守受托人定位,忠实履行受托责任。”芦苇提到。

而具体到业务发力点,芦苇认为,从信托制度层面,信托公司可以依托信托账户,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在客户服务中的空白,做好大型金融机构综合服务商;通过自身投研能力,或和优质私募等机构合作,提供多元金融产品;通过资产服务信托,为个人客户提供养老、传承、保障等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年金、资产证券化、风险处置等服务。

从信托作用层面,芦苇指出,信托公司可以发挥信托功能,创新制度工具,尝试解决公共领域中的现实难题,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业绩层面,2023年,中信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49.76亿元(合并利润表,下同)同比下降22.7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5.14亿元,同比下滑47.25%。实现净利润26.28亿元,同比下降12.85%,但净利润规模位列行业第三。

截至2023年末,中信信托信托资产余额首破2万亿元,达到2.06万亿元,较期初增长33.65%,也创下公司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历史新高,规模仅次于华润信托,位列业内第二。

信托资产拆分来看,截至期末,公司资产服务信托达到1.19万亿元,占据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的“半壁江山”;资产管理信托规模7502.87亿元;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备案慈善信托三单,实收信托规模新增1.12亿元。截至期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10.53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