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开绿灯”,国际邮轮在中国港口靠港补给将更便捷

《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6月1日起施行。

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白帆

界面新闻编辑 | 沈霄戈

随着越来越多的邮轮投入中国市场,中国邮轮的产业链也急需完善。 

5月22日下午国务院政策吹风会,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下一步要在邮轮运营管理、装备制造、配套建设、旅游消费等方面推动邮轮全产业链的发展。

该《规定》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建立健全适应国际邮轮靠港补给的制度规范,鼓励国际邮轮在中国港口靠港补给。业内认为,这些举措落地之后,将大幅减少邮轮物资采购的成本。港口也在争相搭建船供中心、发展邮轮物资供应,尤其上海、天津、厦门、广州、青岛等港口城市反应颇为积极。

靠港补给有待加码

邮轮产业在国际市场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而中国的邮轮产业发展不足20年。但自2006年国际邮轮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邮轮产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黄金发展期。2019年,中国的邮轮经济规模达到358亿元。

从去年至今,中国邮轮市场进一步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霍福鹏在5月22日的政策吹风会上也介绍,2024年仅一季度中外邮轮旅客就已超19万人次。国产大邮轮也在今年投入运营,全国由南至北形成了13个邮轮始发港,接待国内外邮轮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5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公告》,将带动国际邮轮企业设置更多以中国为目的地的环球航线和访问港航线。

中国的邮轮产业已然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催促着邮轮产业链(主要包括船舶建造、码头建设、港口服务、邮轮运营、邮轮旅游等)进一步完善。

《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应运而生。4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这一《规定》,6月1日起施行。

在此次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补充介绍了国际邮轮在华靠港补给相关立法的背景,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开启商业首航。在运营准备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不够明确,配套措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供船物资上船难等问题,暴露出我国在国际邮轮靠港补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瓶颈和短板,需要通过国家立法创新完善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

此前中国的邮轮靠港补给的确存在诸多难点。比如,在中国运营的邮轮公司货品采购来自中国,但由于保税仓集中在韩国釜山和日本的福冈、下关港,邮轮需要始发到这些港口才能充足物资。另外,中转手续繁复、退税政策缺位等问题也制约着中国邮轮物资供应的发展。 

上述《规定》推出后,海关总署表示主要从3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提供通关便利,对于以邮轮直供物资方式报关出口的供船物资,企业可以按照规定办理出口退税。二是推动相关企业为物资的仓储、分拨、转运、配送、装卸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三是优化国际邮轮靠港补给物资供船的方式

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总裁黄瑞玲也对此表示,《规定》的出台给国际邮轮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其中在港口停靠补给和通关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和指导,将大大优化国际邮轮在华运营规范及配套服务体系,让整体流程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我们也将积极响应并跟随这一政策的实施,加强与相关部门及邮轮产业上下游的沟通与合作。”她说。

港口借势抢占先机

国际邮轮靠港补给,主要供应国际邮轮运营所需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药品、医疗器械、应急救援物资、船舶备件等物资,并提供相关服务。

一艘大型邮轮的载客量动辄达到5000人上下,一趟航次5天左右,还有几百甚至上千位工作人员,一个航次所需要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数量和品类都非常庞大。微信公众号“上海邮轮中心”的一篇文章提到,国际邮轮大约需要补给3万多种物品。

这些庞大的物资需要严密的采购系统,而且涉及进出口、关税、检疫检验等问题,需要特别处理。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多个邮轮物资供应中心,比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一些港口都有相对应的服务能力。有邮轮公司方面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邮轮几乎都是全球采购,国内的日韩短航线一般是到日本或者韩国的济州港、釜山港等地采购。

物资采购强化了这些港口中转站、枢纽港的地位。以韩国釜山港为例,国际邮轮公司将其作为跨太平洋邮轮航线的重要中转站,釜山港邮轮航线从最初4个航次倍增到100多个航次。中国邮轮复航之后,在釜山港停靠的航次进一步增加。 

近些年,邮轮物资供应也越来越被国内港口重视,多个港口城市都在优化邮轮采购的链条。尤其前几年外资邮轮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中餐食材进入这些国际邮轮公司的采购列表,进一步拉动国际邮轮在中国的采购业务。 

上海提出了要建设亚太邮轮船供中心。去年7月,在中国的邮轮行业复航后,上海市发布了《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成亚太邮轮船供基地是该行动方案的六大目标之一,希望国际邮轮航线的国内船供比例提高到30%左右。

上海海关5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5月26日邮轮复航起,共监管邮轮214航次,进出境旅客38.58万人次,其中邮轮补给物资903批次、2.98万吨、3.44亿元。 

天津港作为北方最大的邮轮港口,也在推动建设“国内采购+保税供船”的邮轮补给解决方案。今年5月15日,天津海关首票“国内采购+保税供船”国际邮轮物资配送业务全品类试单完成。此外,青岛港、厦门港、广州港等也都在优化邮轮靠港补给的发展。 

供应链动起来了

在上述《规定》发布后,海关总署于4月24日发布了《海关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十项支持措施中有7项涉及邮轮物资供船,有一项涉及邮轮零部件下船。

该《措施》增设了邮轮直供物资供船方式,上船的物资范围也扩大了。原来烟草制品以及被认定为危化品的酒类、化妆品等,如今邮轮企业可以通过“邮轮直供物资”申报上船;以前邮轮公司只能从境外港口采购的药品等,如今符合中国监管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也可以在中国港口进行采购和补给。

爱达邮轮有限公司采购和供应链部相关负责人在上海海关政策宣贯会上表示,新政策下海关增加了物资上传申报的便利性,减少转运环节,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另外,随着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降低,邮轮客票也会有更多调价空间,船上的免税商品价格也有望下调。以免税品为例,在新政的助力下,船上的免税商品的转运会从日本、韩国转运变为从中国转运,减少了物流成本,促进邮轮上免税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调。该负责人还提到,在物流成本、仓储成本以及一些退税优惠的影响下,综合成本预计至少可以降低15个点。

邮轮靠港补给也带动了邮轮物流行业的发展。嘉泓物流(2123HK)是一家综合物流公司,邮轮物流便是其四大业务之一,主要为船坞项目提供物流运送以及为邮轮运营商提供邮轮补给,歌诗达邮轮、地中海邮轮、皇家加勒比邮轮等公司都是其客户。

随着疫情之后全球邮轮市场的恢复,邮轮物资供应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嘉泓物流的邮轮物流业务业绩成为财报亮点。

该公司2023年的财报显示,在总营收下降24.5%的情况下,去年其邮轮业务收入达到3.86亿港元,同比增长36.2%。其财报提到,得益于邮轮物流分部的强劲表現,毛利率由2022财年的18.5%上升至2023财年的20%。

另外,界面新闻记者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获悉,该协会正在牵头规划、建设全国邮轮用品安全监管服务大数据库平台,采用ISO22000标准和欧盟食品标准,通过实时动态数据采集,追溯邮轮补给品在生产、物流两大环节的安全质量,促进更多中国产品进入国际邮轮采购体系。

根据计划,这一平台将分三期建成,预期将提高中国邮轮供应链水平。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