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外包公司开始转移战场

凯莱英完成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九洲药业也在德国投资建设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平台。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美国众议院听证会通过《生物安全法》草案后,国内CXO(医药外包)公司海外业务又有新动态。

5月21日,凯莱英取得前辉瑞英国Sandwich Site的API Pilot Plant及R&D Laboratory(以下简称“Sandwich Site”),完成公司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5月22日,九洲药业将在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投资建设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平台。5月23日,药明康德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研发及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投入运营。

5月23日收盘,凯莱英报78.98元/股,跌1.91%;九洲生物报15.46元/股,跌3.31%;药明康德A股报43.29元/股,跌1.88%.

放在《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刚被美国众议院听证会通过的时间节点下,中国CXO企业们在海外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

凯莱英和九洲药业同为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公司(CXO俗称医药外包,主要分为 CRO 、CMO/CDMO、 CSO 三个环节,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虽然并未被美国列入“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名单中,但在凯莱英和九洲药业的投资者问答栏目中,两家公司均被问及“美国《生物安全法》通过后,将对公司产生什么影响?”对此,凯莱英表示,法案本身不涉及公司,公司也没有从事法案中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从和客户合作层面,目前与客户的商业合作和洽谈均在正常进行,未受此事件影响;九洲药业未作正面答复。

另外,在4月的机构调研中,凯莱英表示,同行业及海外客户虽然会关注《生物安全法》,但目前对开展合作没有产生实质阻碍和更多担忧,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询价和新签订单延续向好态势。同时,海外客户在了解到公司海外产能布局的规划后也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加强合作。

尽管短期来看,美国《生物安全法》对名单之外的中国CXO企业影响尚小,但华兴证券认为,2019年以来,中美矛盾不断激化。近期的生物安全草案就是冲突对生物技术领域产生影响的一个例子。尽管该法案被美国国会通过还需要数年时间才会生效,但中美地缘政治冲突的升级可能会给药明康德等在美国拥有核心原材料、技术和市场的中国制药企业带来难以预见的风险。

战火虽然还未蔓延到中国其他CXO企业身上,但大盘扰动,其他CXO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美国为CRO产业的先驱,也拥有最多的上市公司,CRO市场比重约55%,欧洲是比重次高的区域,市场占有率约30%,亚洲的比重则仅占13%左右。因此,国内大多数CRO企业乃至CXO企业的主要营收都来自于海外市场,以凯莱英和九洲药业为例,2023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1.07%和77.98%。如果美国市场受限,对于国内CXO企业来说,加大欧洲或其他地区的业务布局,或能分散风险。

从凯莱英披露的信息来看,Sandwich Site是辉瑞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研发中心之一。多年来,Sandwich Site在药物合成路线快速设计和高通量筛选、成熟工艺及分析开发能力、生产和运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始终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平均研发生产经验超过15年。自2024年6月起,凯莱英将全面管理和运营Sandwich Site的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并拥有原属于辉瑞英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

凯莱英打算以此为依托,一方面将Sandwich Site作为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支点,发挥与现有产能的协同效应,并不断扩大海外从研发实验室、中试生产到商业化的生产产能;另一方面,规划多肽、核酸、酶技术等新兴领域,拓展和加强欧洲研发能力和生产基地建设。

九洲药业则以计划自有资金950万美元在德国投资设立一家孙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创新药CRO服务,计划建设期为2年。九洲药业将通过新加坡境内全资子公司Raybow life sciences (Singapore) PTE. LTD持有德国全资孙公司100%股权。

九洲药业认为,此举有利于公司缩短海外客户服务半径,更早期的介入海外客户的研发管线,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和订单,并为国内导流CDMO业务。

实际上,凯莱英和九洲药业都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要加强海外业务布局,且都表露出对欧洲市场的看重。

基于凯莱英目前在手订单情况以及国内外融资环境,凯莱英表示2024年将在欧洲通过自建或并购方式,获取化学小分子和化学大分子的API商业化生产产能,并建设实验室和中试生产基地,以深化与海外客户特别是跨国制药公司的合作深度;加快波士顿研发中心的建设,带动美国Biotech客户的开拓。

九洲药业表示要加快海外产能扩张,进一步提升公司全球CDMO业务承接能力。另外,在今年4月的机构调研时,九洲药业称,欧洲是公司主要的客户集中区域,公司在欧洲扩充了BD队伍,新增了2-3位在国际知名大药企有背景的资深BD负责人。5月21日,九洲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美国业务占比很低。

前不久,康龙化成和药明系也在海外业务上做了调整。康龙化成将其美国参股子公司以约1.0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25亿元)的对价出售给强生。药明康德则对于美国的“制裁”给出反击,削减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一家工厂的少量职位,药明生物暂停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基地的建设。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