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科技董事会大换血,80后“少壮派”上任,业绩到拐点了吗?

能提前完成“1438”中长期战略目标吗?

金发科技股东大会现场 摄影/张艺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改性塑料龙头金发科技(600143.SH)5月21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董事会的换届,及80后的“少壮派”管理层上任后公司的业绩将走向何方。

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金发科技原董事长袁志敏激动落泪,并对新一届管理层寄予期望,提出提前完成“1438”千亿战略目标的期待。

当下,摆在新管理层面前的便是金发科技如何实现增长的问题,包括短期的业绩能否重归增长之路,和中长期如何实现“1438”战略目标

“今年石化业务减亏是第一要务。”接棒者金发科技董事长陈平绪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去年拖累业绩表现的两家石化子公司都有经营向好的迹象。对千亿战略目标的实现,新的管理层也表示出较大的信心。

实控人卸任董事长,其子进入董事会

金发科技股东大会现场 摄影/张艺

5月21日,金发科技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第八届董事会。新一届非独立董事共七人,有四张“新面孔”。

实控人袁志敏卸任董事长一职,李南京卸任总经理一职。同时,原董事及副总经理陈平绪当选为金发科技董事长,原董事及副总经理吴敌当选为董事及总经理。

界面新闻发现,新一届董事会有三个特点,一是年轻化,二是高学历,三都是“土生土长金发人”。袁志敏称之为“少壮派”管理层。

在非独立董事七人中,除原金发科技董秘宁红涛是70后外,其余六位是80后。而卸任的袁志敏、李南京二人均是60后。

新董事会延续了金发科技高学历的特点,多为博士、硕士学历,且核心人士为技术派出身。

董事长陈平绪1982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为公司技术总经理。其2012年加入金发科技,曾任技术研究经理、产品线总经理、技术部部长、技术总经理助理、董事、副总经理等职务。其对金发科技持股63.91万股。

吴敌1984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现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营销总经理,2010年加入金发科技。

四位新人分别为袁长长、陈年德、李鹏和李华祥。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袁长长。袁长长1983年出生,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供应链总经理,目前持有公司股份520.20万股。他还有个身份是,公司控股股东袁志敏的儿子。

“我们的少壮派已经成长起来,这次选举的新晋董事会监事会成员都是清一色的80后。他们从毕业那一天就到公司来,是金发科技土生土长的员工。”袁志敏表示。

对于是完全退休,还是可能“垂帘听政”的猜测,教师出身的袁志敏称,不会离开公司,但也不会干预新的董事会决策,将同原董事兼总经理李南京、原董事李建军等人参与到公司新人培训。

袁志敏还称,金发科技在新管理层带领之下,“1438战略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那么,新一层董事会及管理层能完成如此高的期许吗?

“1438”战略目标能否提前完成?

金发科技董事长陈平绪 摄影/张艺

根据金发科技的“1438”千亿战略发展方针,公司对四大业务板块提出了具体目标。

  • 基本盘改性塑料业务,目标实现年产值“800”亿元;
  • 新材料板块业务,目标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 绿色石化板块业务,实现从高分子材料到上游石油化工的一体化拓展,目标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 公司通过医疗健康板块业务,期望实现从高分子材料到下游材料制品的一体化拓展,目标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去年年报显示,金发科技改性塑料业务营业收入269.66亿元,新材料业务31.57亿元,绿色石化业务93.51亿元,医疗健康业务3.85亿元。

界面新闻对比去年各板块表现与战略目标发现,各业务之间分别有着较大的差距。照公司近年的增长速度来看,似乎存在一定的实现难度。

袁志敏及新管理层均对实现“1438”战略目标颇有信心。

改性塑料业务与目标差距约530亿元,约两倍。

首先,改性塑料业务去年销售创历史新高,产成品销量211.25万吨,同比增长19.88%。

袁志敏表示,今年这一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远期计划达到600万吨。他还称,改性塑料海外增长速度比国内更快,随着越南基地的投产,计划建设波兰基地,金发科技全球化布局有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

陈平绪也表示,近几年基本盘改性塑料的业绩表现呈稳健增长趋势。因为改性塑料行业已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也在进行海外扩张。“改性塑料去年单价已到历史低位,这一业务未来毛利率有望提升。”

其次,新材料板块与目标产值差距近8倍,其去年产成品销量17.81万吨,同比增长45.03%。

袁志敏以特种工程塑料为例,这一业务去年销量2.05万吨,远期目标销量10万吨。

“特种工程塑料业务销量今年以来仍实现持续增长。未来若销量突破10万吨,对应约50亿元的销售额。”袁志敏表示。

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公司与主流车企合作,今年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

陈平绪也认为,特种工程塑料体量已经是行业居首,未来还要继续往前走,努力提升利润率。

第三,绿色石化业务板块与目标差距约3倍。

宁波金发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9.65亿元,同比增长27.61%。聚丙烯产品销量15.46万吨。袁志敏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产能80万吨,长远目标产能120万吨。

辽宁金发的ABS产品去年销量50.48万吨,目前产能60万吨。袁志敏表示。

第四,规模最小的医疗健康业务,基数较小,与目标差距最大。

袁志敏表示,金发医疗业务是因疫情而生,公司一直在寻找进入医疗耗材领域的机遇。但这块业务压力较大,“口罩设备折旧较小,唯一的压力是手套业务”。

陈平绪透露,医疗板块现在所有产品的订单都趋好,包括口罩、手套等产品。

绿色石化业务何时扭亏?

中长期目标能否实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当下来看,新管理层首要任务便是带领金发科技业绩重归增长之路。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随着化工行业周期的波动,金发科技业绩受到较大影响。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79.41亿元,但同年归母净利润3.17亿元,下滑超过80%。

2024年一季度同样如此,金发科技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5.10亿元,同比增长8.54%;而归母净利润只有1.04亿元,下滑幅度65.33%。

“减亏是第一要务。”陈平绪表示,金发科技业绩增长的关键还要看绿色石化业务。

自通过并购方式将宁波金发及辽宁金发纳入麾下,并以此切入上游绿色石化业务后,金发科技便如同背上了两个“包袱”。

这一业务的持续亏损,拖累了金发科技。去年石化板块整体亏损超过10亿元。

袁志敏表示,从化工新材料企业的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往改性塑料上游产业链拓展,打通一体化产业链势在必行。公司通过拓展产业链上游的石化领域,不仅能够确保核心原料的供应安全和品质稳定,也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宁波金发、辽宁金发已经分别实现聚丙烯产业链、ABS产业链贯通。“这两个公司都有经营向好的迹象。“

对目前亏损最大的辽宁金发,袁志敏称,目前“我们已对核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调整,目前团队成员思想和目标一致,板块协同增强”。尤其是,陈平绪今年3月走马上任辽宁金发董事长,统筹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的实施落地。

辽宁金发去年技改不到两个月,石化业务便深受影响,那么今年的装置停检会否影响今年的石化板块,进而影响整体公司的业绩表现呢?

对此,陈平绪回应界面新闻称,“今年公司的辽宁金发装置并未全部停产检修/技改,只对部分装置进行了技改,公司目前的技改举措已对部分装置产生正向作用。”

陈平绪解释, “通过技改,我们可以提升产能利用率。 “他透露,本月丙烯腈、MMA已满负荷运行,此两项产品的毛利润已有改观。

“我们目前正在多举措降本增效,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这个困境。对未来市场保持谨慎乐观。“袁志敏表示。

不过,强周期的石化行业目前仍处于周期低迷期。金发科技的石化业务能否走出来,还要得看市场供需关系。

“我们希望整个化工市场能回暖,但市场确实在经历周期性的波动。“袁志敏称,没赚钱的核心不是技术的问题,是行业周期波动的问题。

不过他也提到有利的变化趋势。一方面,ABS业务,未来两年市场没有新增产能,进一步下行压力已经减轻。另一方面,虽然聚丙烯未来还有新增产能,但这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材料,市场需求也会不断扩大。

“近几个月化工市场一直在上行,在这个趋势下,我想公司的绿色石化业务有望逐渐走出困境。”袁志敏表示,“目前行业大部分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随着商品价格上行,公司的这块业务有望实现盈利。”

此外,投资者还关注金发科技与当下热门的低空经济是否有关联。

“低空飞行领域既有汽车材料的应用,也有飞行器材料的应用。金发科技在飞行器方面一直与头部企业有合作,“这些企业都是集团的核心客户,金发也是他们的主力供应商。” 金发科技总经理吴敌表示,“金发的材料已经在天上飞了好久了,我们的材料方案已经成熟应用了多年。”

吴敌还称,从材料技术应用角度来说,金发科技在低空飞行器这一块的材料方案有充足的准备,未来主要依赖于低空经济市场的发展速度。“我们也坚定看好低空经济的市场前景,会紧密关注这方面的政策和相关客户的一些项目进展,加大材料解决方案在该应用领域的拓展广度和深度,努力成为这个领域的龙头供应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