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蓝帆医疗业绩说明会:防护手套已满产全销,董事长称今年将迎业绩转折

可转债评级暂时不会有降级风险。

图片来源:蓝帆医疗

界面新闻记者 | 郭净净

5月21日,蓝帆医疗(002382.SZ)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

会上,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表示,2023年,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事业部的营收和毛利率迎来反转;2024年,伴随更多产品持续获批上量,该业务在业绩层面将迎来更有利的增长韧性。同时,公司防护事业部自2023年四季度陆续开展重大技改和系列降成本措施,从2024年一季度情况来看,一季度业绩效果明显,该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随着全球丁腈手套需求回暖、价格回升以及公司技改、降本增效工作持续深入铺开推进,公司防护事业部将在今年二季度也迎来业绩的显著改善”。

界面新闻了解到,自2013年,蓝帆医疗布局“高、中、低值”多个医疗器械耗材领域,产品涵盖冠脉、瓣膜、健康防护手套、急救包等多条赛道。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9.27亿元,同比增长0.54%;扣非后亏损6.4亿元,2022年扣非后亏损6.57亿元。2024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今年前三月实现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32.96%;同期扣非后亏损1.24亿元。

“从2022年、2023年这两年的低谷期走来,公司在财务表现上不尽如人意。”蓝帆医疗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崔运涛称,“但是迈入2024年以后,随着公司精细化经营、创新产品逐步放量等,一季度公司业绩已经呈现较强的业绩改善弹性。”

具体来看,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0亿元,同比增长约30%,该业务仍处于亏损期,2023年公司集采支架提价,新产品入院销售,该业务中国区毛利率增长约30个百分点。2024第一季度,蓝帆医疗旗下心脑血管事业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其瓣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17%,欧洲和亚太区增长均超过100%。今年3月,负责心脑血管业务的主要公司蓝帆柏盛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帆柏盛”)收到首都大健康产业(北京)基金、河北临空领航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临朐福望壹号股权投资基金等合计9亿元的融资资金;5月20日蓝帆医疗公告,蓝帆柏盛拟继续引入北京大兴临空经济区发展基金的1亿元战略投资。

2023年,受行业产能过剩和产品价格处于低位等因素影响,公司防护事业部仍亏损,同年实现营收36亿元。2024年一季度,该公司旗下防护事业部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4%,公司自2023年四季度陆续启动投资过亿元的若干重大技改和降本项目,从运行效果来看,2024年一季度该业务亏损较2023年一季度同比收窄约45%。根据中国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公司一次性PVC手套的出口市场份额涨至近24%,丁腈手套出口市场份额超21%。

蓝帆医疗董事、总裁钟舒乔当天表示,在全球手套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尽早实现满产全销是任何一家手套企业都很重要的任务。随着公司技改等推进和落地,蓝帆医疗从2023年7月开始率先实现了PVC和丁腈两个手套品种的满产。

“在防护手套业务方面,我们自身是有展望和预期的。”钟舒乔指出,随着技改进入深水区,工厂恢复满负荷生产,技改效应将发挥,后续三个季度业绩将毫无疑问迎来业绩增长。“满产带来的意义非常大,这能保持生产团队稳定,同时,量在价先也会让企业在全球存量客户的争夺中取得比较优势。到目前近一年时间,公司持续保持满产全销的势头。”

针对美国拟大幅提高医疗器械进口关税等情况,钟舒乔表示,总体来看,出口美国的手套销售收入仅占公司手套总体收入的四成,其中丁腈手套占比不足三成,主要以PVC手套为主,目前PVC手套没有加征关税。“关税问题从原来的灰犀牛,变成靴子落地。公司发展空间还是有的,和同行相比,公司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低,并且未来很多新建工厂会放在海外,来规避海外关税风险。过去几年,公司一直没有停止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布局工厂,只要成本控制好,中国手套企业走到哪里都有一席之地。”

被问及心脑血管事业部未来发展预期,蓝帆医疗董事、心脑血管事业部总经理于苏华当天称,在整个蓝帆的整体收入中,心脑血管事业部的收入贡献大概是20%以上,“2024年该业务全年目标是要在行业增速(10%-15%)基础上再增长10%。目前看来,这个增速是可以达到的。心脑血管行业的增长呈现逐季提升态势。”据其介绍,公司近几年投入的部分创新产品陆续获批,“这些产品目前还没有进入集采或集采价格相对有保证,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的毛利率后续将进一步改善”。

针对投资者关心的可转债情况,蓝帆医疗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黄婕表示,公司对可转债这块持开放态度,会考虑包括下修转股价格、修改募集说明书条款等在内的多种方式。实际上,公司已于5月20日公告向下修正“蓝帆转债”转股价格,是当前转股价格的七折左右,“公司需要兼顾包含股票和债券投资者在内的多方投资者利益,基于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随着业绩改善,相信公司后续股价和可转债表现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有投资者担心公司可转债的评级遭下调,崔运涛表示,目前公司跟评级机构进行持续沟通,暂时不会有降级风险。“穿透公司经营本质情况,上市公司虽然经历了两年亏损,但现金流表现仍然是稳健的。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有很多被低估的有价值的资产,其中不少资产未来可以进行证券化。近期评级机构与公司做了深入沟通,既看到公司经营基本面正在好转,也看了资产负债表中有将来可变现价值的资产。”

“企业业务多了,资产负债规模越大,公司的融资能力就越强。”钟舒乔补充称,“比如柏盛近期刚完成9亿元战略融资,紧接着还有1亿融资资金即将到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