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开始试探用户付费可能性

在难以控制的烧钱力度下,Kimi的尝试多少能为这片领域的商业化前路拨开一点云雾了。

图片来源: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作为AI生成式对话搜索引擎的新兴用户,你大概也见过Kimi说“有点累了”。

通常情况下,耐心等上十几秒到一分钟,重新给Kimi发送问题,这个短暂的卡顿场景就会被跳过。但从这两天开始,一些Kimi的重度用户可能会获得新选项。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有少量用户在遇到高峰时段问题时,Kimi在提示算力不足后会弹出一个新的对话条:“急需Kimi?‘点击这里’给Kimi加油,高峰时期优先使用。”

用户在点击链接后会弹出一个新的页面,上面是包含不同价格和对应时长的“打赏方案”,包括5.2元/4天,9.99元/8天,28.8元/23天,49.9元/40天,99元/93天,399元/365天。

这些充值方案对应的打赏话术也比较有趣,相较普通产品更贴近用户生活,强调交互感。它写的是“送Kimi一朵花”、“给Kimi加鸡腿”,以及请喝咖啡、充充电、请吃顿饭和一起登月。除了“登月”,这些场景描述对应的消费与方案价格相匹配。

按照页面的描述,只要用户选择了充值,就能获得“高峰期优先使用权”。在对话页面下方的《Kimi支付协议》中,Kimi对“高峰时段优先使用权益”解释为,在高峰时段Kimi算力不足时,产品将在Kimi实际可调用的推理算力范围内,优先保障获得服务用户的推理算力。 

因此,虽然包裹上了“打赏”的外衣,但这个页面的实质是面向算力保障优先权的会员订阅。

凭借“长文本”定位一炮而红,甚至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资本市场拥有自己概念股板块的Kimi,要开启C端(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了吗?答案是它大概率还没有正式走到这一步,但的确开始尝试探索C端的商业化路径了。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此次高峰时段的新对话框弹出并没有针对所有用户。一名大模型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这大概是一次小范围的灰度测试,主要针对有急切需求的重度用户。

“这应该就是一次尝试,看看用户有什么反馈。”前述行业人士表示,“因为现在如果就开始大规模推给C端,‘高峰时期体验优化’这个产品概念其实很模糊,用户不一定买单。”

这种探索方式从产品层面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一名关注大模型领域的投资人表示,实际上在开源软件中“打赏”的方式很常见,在用户层面是一种友好试探,Kimi这个新动作的试水意义大于商业化实质。 

“如果你上来就搞包月的话,数据可能会很难看,而这样的方法可以直接筛选出来真正有需求的人,并且让对方觉得非常人性化。”这名投资人同时表示,这种变现带来的收入与开销相比肯定是微不足道的,只是能初步验证变现概念。

还有一个重要判断是,与之前出圈的长文本定位相通,Kimi的产品打法让人觉得“年轻”。

国内大模型行业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是,底层大模型能力之间彼此拉不开差距,对于普通C端用户而言,产品体验是更能维系黏性和使用频率的切入口。在这一点上,行业不得不承认Kimi的产品团队有更新奇的用户视角,使其在现阶段达成百万日活量级。 

现在值得研判的是,这套打法到底能否带来行之有效的收入?

除了正在尝试C端付费路径的Kimi,其他同类大模型应用中,字节跳动豆包、腾讯混元、阿里通义千问、科大讯飞星火等底层大模型,均有相对明确的面向B端客户的API接口授权费用,但暂未在C端产品开启收费。此外,零一万物万知、阶跃星辰跃问、Minimax海螺AI等产品也还未有类似动作。

目前国内已经明确树立C端付费规则的,暂时只有百度文心一言。后者在去年11月开启会员订阅制的“文心大模型4.0工具版”,定价59.9元/月,连续包月价为49.9元/月,连续包年价格为588.8元/年,同时还推出文心一言和文心一格的联合会员,价格为99元/月。 

相较于OpenAI每月20美元的GPTPlus,以及每月8美元的文本转图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会员,文心一言的定价在当时看来并不高,但同样招致大模型应用尚不成熟、此时商业化太早等批评。同时也不乏有观点支持文心一言对付费模式的尝试,毕竟大模型的研发成本是总所周知的高。

外界还无从得知文心一言在C端用户手中到底赚了多少钱。百度在公布去年四季度财报后,李彦宏表示近期开始从文心一言中获得增量收入,预计2024年这一增量收入将增加到数十亿元人民币。不过,他指出,这主要来自广告和人工智能云业务。

这番言论规避了C端商业模式的贡献,对Kimi正在进行的尝试而言不算一个积极信号。事实上,文心一言是Kimi一个非常合适的参照对象。2023年11月,市场调研机构QuestMobile的一份数据显示,文心一言的日活是155.4万,与Kimi的日活量级相当。 

但难以定性比较的地方在于,现在Kimi的测试范畴更小、更垂直。文心一言的付费版包含更长文本输出、图片生成高分辨率、一次生成多图等更明确的权益,并且涉及多模态能力。而Kimi现阶段的尝试还集中在高峰时段体验优化上,相较两者的价格,Kimi的定价在文心一言的六七成左右。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不是Kimi的重度用户,的确还很难辨析“高峰时段体验优化”的价值与价格,也难怪Kimi现阶段必须要以小范围测试的方式试探用户的反应。 

不过,无论如何,Kimi走出这一步对大模型应用而言都是一个有效尝试。在用户层面,它能找到自己更准确的付费人群,有针对性打磨下一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于行业和资本而言,在难以控制的烧钱力度下,它多少能为这片领域的商业化前路拨开一点云雾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