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果
日前,有一位汉学家来看我,跟我谈起目前在加拿大闹得纷纷扬扬的芬太尼危机。这位专家开玩笑说,你们中国有句老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这个成语可以改成“君子报仇,一百五十年不晚”。他指的是,十九世纪西方(英国)强加给中国的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年受到了历史性的报复:芬太尼战争。
他的说法有幽默感,但未必正确。从表面看,加拿大三级政府都怪罪芬太尼原料来自中国,因此要求中国政府想法禁止流出海外。但他们仍然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加拿大本身。把问题推到中国身上,是政客转移矛盾、推卸责任,聪明如我的朋友,也陷入“迷思”的陷阱。
在芬太尼风波中,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政府和媒体“风声鹤唳”,每天更新死亡人数,让社会和普通人有一种“谈芬色变”的危机感,但芬太尼使用者则“闻芬大喜”,越来越趋之如骛,使用量和使用者大幅上升,让芬太尼“一粒难求”,导致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更离谱的是,政府宣传“合法合理”使用芬太尼的基调,让更多原来不吸毒或者少吸毒的人进入吸毒市场,吸食芬太尼的人口的基数大幅度上升。
难道吸毒者不知道每天都在讲的“公共卫生危机”吗?难道不了解温哥华、卡加利、多伦多的过量吸毒死亡人数在增加吗?但即使如此,吸毒者仍然勇敢前往,因为芬太尼便宜,但“嗨”的程度比海洛英等高百倍。
海外显然没有“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发生,芬太尼战争变成了政府和媒体的“宣传”。但吊诡的是,随着各级政府在芬太尼问题上投入的“纳税人金钱”越多,危机则愈发严重。这是实在令人无法理解的怪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芬太尼走私者、本地毒品制造者和贩毒者、帮助瘾君子的社会支援组织、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形成了一种我们看不懂也看不清的“特殊关系”——我不愿意将其称为怪异的“共生架构”,但我们不愿意这个危及到许多人生命的危机变成各方利益集团的“生财之道”,这对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讲是相当可怕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许芬太尼的原材料很多是通过中国进来的,尤其是通过邮件进来的。但是,这绝非是中国官方要报复一百五十年前中国经受的鸦片战争,用芬太尼对加拿大、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进行一场“现代鸦片战争”。这只是不良商人和有组织犯罪集团找到的廉价获利手段而已。所有的专家都同意,如果芬太尼在加拿大、美国拥有了庞大的使用市场,那么即使来自中国的所有“走私”都切断了,北美照样会出现这些原材料的生产商。
因此,把芬太尼危机嫁祸于中国,只是利用“中国威胁论”的小伎俩,不是为了解决过度使用毒品导致死亡率大增的社会危机,而是转移民众对无能政客束手无策的不满,同时迎合遇事就找中国差错的民粹主义情绪。这些政客涵盖了三级政府领袖,包括温哥华市长罗品信、卑诗省长简蕙芝、加拿大总理杜鲁多等人。
对这场无形的鸦片战争而言,堵住中国的“走私”渠道只是治标之策,中国也已经表态充分合作。问题是,在杜鲁多推动的大麻合法化鼓动下,加拿大“自由吸毒”的氛围大幅度上涨,抗拒毒品的执法大幅度松弛,“反对毒品”观念向“安全注射”方向发展,这是“政治正确”的新常态,也让芬太尼危机难以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说穿了,鸦片类毒品危机其实就是今天我们面临的社会危机之缩影。
两条解决的路可供选择:一是从“安全注射”走向所有毒品全面合法化;一条是回到严刑峻法打击毒品的传统方式。选择在人民手中。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Canadanews